出國旅遊總希望一路平安順遂。圖/丹青
文/丹青
老同學阿雄和阿燕結婚40多年了,兩人都愛旅遊,不知攜手走訪過多少國家了。
不過最近幾次,都只有阿燕跟著自身的唱歌團出國旅遊,沒再和阿雄同進同出了。
國外生病孤立無援
老妻和阿燕閒聊時,問起好像很久沒見阿雄阿燕出國同遊了,阿燕苦笑說,阿雄自從70歲那年,和她及姪女、姪女婿一同去京都遊完後,就不再出國了。
老妻問明情況,才知阿雄那次到京都,突然感冒、發燒,雖然有服用事先準備的常備藥物,但還是整天無精打采,偏又不想打壞其他人的遊興,一再勸服大家照樣出去玩,他自己則留在旅館休息。
5天後,旅行結束了,拖著疲憊的身心回到家,阿雄說,從此不再出國玩了,故阿燕之後參加挪威看北極光、歐洲8日遊的行程,都是湊合著參加老同事唱歌社組團而去的,阿雄則獨自留守台灣。
熟悉的環境最輕鬆
暗地思忖,我大概猜得到阿雄不出國旅遊的原因了。
人到70歲,多少會顧忌自己的身體狀況,對出國旅遊,少了年輕時的熱切盼望,就算有好奇心、新鮮感,樂趣也很短暫。若是像阿雄這樣,於國外旅遊中生病了,人在異鄉,語言及環境皆不熟悉,就連求醫都摸不著頭緒,心裡壓力確實是頗大的。如果是偕伴同行,更怕拖累他人,精神壓力更大。
在醫學領域的身心科,歷經戰爭後的退伍軍人,常有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同樣的,出外旅遊途中,如果遇到一些打擊或不便,多多少少也會有潛在的心理創傷吧!
小螺絲讓心情紛亂
記得半年前,參加大學同學會舉辦的苗栗旅遊活動,夜宿頭份一家飯店,我的眼鏡鏡片,有一片竟然掉落了,旅房的地毯裡,怎麼都找不到那顆微小的栓鏡框小螺絲釘,一時心情大亂。
當時是夜晚9點多,既不知道頭份何處有眼鏡行,加上眼鏡沒法戴上,幾乎寸步難行,真想立即脫隊回台北。幸好,飯店服務生說,旅館所在的商場大樓9樓,有家小眼鏡行,我和老妻直奔而去;感謝佛心的店員,肯臨時幫找一個類似的螺絲釘幫我暫時栓上,才解一時之危。
疫情後的壓力創傷
但第二天遊程,我始終戰戰兢兢,怕鏡框又掉下來,那種忐忑不安的心情,徹底影響了遊興。說來這還是在國內旅行,已讓人對出外旅遊,稍有一點不確定的意興闌珊感,如果是在國外,發生不方便或沒法處置的原因,大概更會造成挫折感吧!
回想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很明顯的,造成許多公務公差或國際旅遊者各種災難和不便,那種和生死(病毒)擦肩而過的感覺,說不定也會影響更多人以後對出國旅遊的興致,這會不會讓某一族群形成「旅遊後創傷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