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之必要

文╱阿布 |2021.03.09
834觀看次
字級

文╱阿布

四季豆先用水洗過,剝去粗絲,用滾水稍稍燙熟,撈起來泡在冰水裡維持脆度。接下來熱鍋,澆上薄薄一層油,等待蒜片在裡頭冒著細泡慢慢變得金黃。四季豆撈起瀝乾,下鍋與肉絲同炒,大火中快速翻炒數下,讓豆子與肉絲表面皆被熱度炙過,均勻的裹上一層油再細細撒上鹽巴,便可以趁著鑊氣裝盤上桌。

雞胸肉前一晚已經用蔥與薄鹽醃在冰箱,待電鍋煮滾後再放進去蒸,蒸到雞肉表面變白,電鍋切回保溫,讓它在蒸氣裡多悶個兩到三分鐘後便可起鍋。肉的表面上凝結著少許水珠,這樣的蒸法能讓肉汁鎖在雞胸肉的中心,那初初蒸熟的粉色部分,是雞胸肉不乾不柴的祕訣。一菜一肉,配上電鍋裡剛收飽蒸氣的白飯,裝進玻璃餐盒內,便是接下來兩天的便當,加總起來一日所需不過幾枚銅板。

東部的大學在空間使用上很是慷慨,搬進宿舍後終於有了能用的廚房。整座宿舍共用的廚房有兩座電爐一個電鍋一台微波爐,為了避開用餐時間總是排隊等著煮食的外籍生,我偏愛在無人的上午時段占用只屬於我一個人的廚房,一次準備幾餐份的便當。

青春極為短暫,但烹飪煞是費時。因此二十幾歲的我幾乎不曾想過有一天會坐在廚房裡,盯著爐火,嗅著鐵鍋裡絲絲洩出的食物香氣,就這樣過了一個下午。畢竟都市就這麼小,走出室外沒幾步就是食街,就是攤肆,至不濟總有二十四小時明亮的便利商店能提供冷凍食品。對外食族極為友善的台灣,每當放飯時間到了,整座城市就繁花盛開似的洩漏各種各樣的食物氣味吸引你。價格不貴,味道一流;姑且不論用料新鮮與否或烹調手法健不健康,對於不挑嘴的人而言,光是尋常的街邊自助餐小店就足夠日常溫飽。

開始煮菜是在英國念書的時候。國外的餐廳食物貴又種類少,其中窮學生吃得起的來來去去離不開漢堡披薩義大利麵,故凡租屋處幾乎都會附基本的廚房,自行煮食已是比說得一口正統英式英文更重要的生存技能。高緯度地區天暗得早,我對英國的印象就是下課後趕往附近的便宜超市,將一周份量的食材裝進背包裡,在夜色中沿著多風的街道騎腳踏車回家。

賃居處的廚房沒有瓦斯爐,中式快炒毫無用處,僅有加熱時溫溫吞吞的老電爐數座,底下附一方烤箱,勉強應付著歐美食譜常用的燉煮煎烤。有許多個英格蘭陽光晴好的下午,我坐在廚房的木椅上,慢吞吞的燉一鍋肉。肉先用少量的油煎過,接著放入洋蔥紅蘿蔔等蔬菜共同炒至甜味溢出,再倒入一罐Guinness黑啤酒用小火整鍋燉至爛熟,愛爾蘭式的燉肉。等待燉肉的時間是溫溫熱熱無限延長的,時間的刻痕不是走在鐘面上,而是浸在鍋裡。時間存在的痕跡就是肉的爛熟度,是蔬菜的鮮甜溶在湯裡,是細細沸騰時從燉鍋裡溢出的香氣。我用嗅覺與味覺來感受時間。

英國式的食物較好準備,但在異地,煮一道家鄉味的料理是猶如解任務般的挑戰。從上網搜尋食譜開始,還需要留意各項食材醬料如何取得(或取代),到實際出門去東市買蠔油西市買豆瓣醬的張羅,尚未進入廚房就已經是一種小小的探險。那些來自東方的味覺元素,藏在巷弄之間不起眼的亞洲超市裡,裡面的食材多來自台灣香港中國越南,是流傳於亞洲臉孔之間、一張英國小城的祕密地圖,是扎根在舌尖上的故鄉。

期末考前的周末,房東太太約了七八位鄰人來家裡晚餐,順便當作為我餞行。作為回報,那天我一早開始就在廚房裡忙碌,最後出了十菜一湯;除了炒麵與咖哩飯以外,尚包括了蔥油雞、清炒菠菜、黑胡椒豆芽、紫菜蛋花湯等我所懷念的台灣常見料理,獲得了一桌英國人驚豔的好評(當然,也有可能部分是出於英式禮貌)。我無法讓他們親身踏足我所生長的土地,但至少我可以在餐桌上,把我所懷念的一部分台灣帶給他們。

食物的香味是記憶的鑰匙,是陌生小城裡一位隱蔽的引路人。它熟知每一片磚瓦裡藏著的歷史典故卻不張揚,日日等待著一個願意尋訪的來客。與一般人的想像不同,我們品嘗食物主要靠的是鼻腔中的嗅覺,而非舌面上僅能分辨酸甜苦鮮鹹的味覺,故鼻塞的人常會感到食之無味。氣味分子從口腔擴散到鼻腔,再經由嗅神經傳到腦中。大腦中的嗅覺區毗鄰掌管情緒與記憶的邊緣系統,嗅覺的線索很容易在意識還沒察覺到之前,就直接喚起了深埋的情緒。進食已不再單純只為了獲取營養與能量,以供肉身活下去所需;進食吃進去的是經驗,消化的是記憶。

畢竟這是個「傅胖達(foodpanda)」與「吳柏毅(Uber Eats)」騎著機車滿街跑的年代啊,食物已上傳於雲端,拿起手機連上網路,指尖翻動間就有無數的選擇。想吃什麼再也不用特意驅車前往某處,大街小巷裡亂繞找停車位,最後在店門口一邊忍受裡頭的香味笑語,一邊排隊吹冷風。這是容易取得的年代,也是快速遺忘的年代。當覓食甚至不需走出門口,只要動動指尖,沒多久就有人帶著食物出現在你家樓下按電鈴;接下來食物搭配著YouTube短片或facebook的轉錄文章一起被吃下肚,塵歸塵土歸土,只有熱量與垃圾能夠證明這頓飯曾經存在過。

一位曾在醫學上啟發我許多的老師,這幾年在醫院附近租了一塊地,種些番茄蘿蔔高麗菜什麼的。老師是農家子弟,對務農本就不陌生,利用下班後的餘裕除草澆水,竟也能把一方田園整治得有模有樣。一次路過高雄去拜訪他,他熱情的招呼我去他的田裡逛逛。那日結束以後拎了一球高麗菜、一顆大頭菜、滿滿一袋小番茄外加數根白蘿蔔搭上高鐵,皆是當天從土地上摘取的,天然無農藥。回去後把大頭菜切片,與蘿蔔、排骨同煮成一鍋,正當時令的蘿蔔熬到幾乎化在湯裡,無比鮮甜。

這道蘿蔔排骨湯其實在更早以前就已經拉開序幕了。是鍋中開始飄出香味的時候,是在流理台洗去蘿蔔表面附著的薄土的時候,是那個下午把白胖胖的蘿蔔從土裡拔出來的時候;而對我的老師來說比那更早,可能是在秋天的西晒陽光下澆水的時候,甚至早在播種的時候,食物就已經開始被其他感官所品嘗了。

即使我還沒能力自己從土地裡種出作物,但我仍珍惜著用餐以前那段煮食的時光。無論工序是否繁複,食材是否昂貴,甚至成果也未必美味;但是那段因親身貼近食物而充滿香氣(當然也可能是油煙與腥味)的等待,讓享用一頓飯的經驗,被拋光、打磨,被沿著各種感官,朝著時間的過去與未來兩端,無限的延長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