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斷科技與美學的隔離線 鄭慧正發現美麗新世界

◎施沛琳 |2007.09.23
1934觀看次
字級

將代表著醫學先進科技的磁振造影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而創造出獨特的生活美學藝術作品,就好像兩顆石頭在最後的時刻,撞到了鄭慧正,讓他撞擊出另一種醫學與藝術的結合。

向來一夜到天明的放射科醫師鄭慧正失眠了;這一天,一幅香檳氣泡往上衝頂到頭的攝影作品,是讓他失眠的「元凶」。

他從同時展出的幾幀作品中悟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哲理,隔天他開始進行一項史無前例的創作,將代表著醫學先進科技的磁振造影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出獨特的生活美學。

沒看見不表示不存在

鄭慧正拿出刊登在德國《磁振造影(MAFNETOM Flash)》雜誌上的作品說:「你可以看出來,這些都是花之影嗎?」

這件事要源自於2006年的東京旅行說起,喜愛攝影的他在一天自助行程中,參觀了一所寫真博物館,「當天的展覽主題是『十萬分之一的世界』,當看到那些作品時,讓我整個震撼了。」

那幀作品呈現出多個「一剎那」:香檳開啟,瓶蓋打開,氣體往上衝到頂的那一剎那;子彈發射出去的那一剎那…,攝影家用了十萬分之一的速度抓住了那一剎那的永恒。鄭慧正套用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佛法的哲理說,人的生命一秒、一分、一小時在過,十萬分之一秒累積了十萬個單位,但其實人類的視覺極限僅廿分之一秒,也就是像在卡通影片中看到的動態格式。

使用相機抓住那一剎那,速度最多也不過千分之一秒,就可捕捉住比人眼還要快的影像,讓人類享受無限性。「如果不是透過相機,人眼是看不見的。」

然而,沒看見並不表示就不存在。「人類對自然與世界的認知,僅侷限於用五官的感受,但是那樣以時間軸為創作意念的作品是遠遠超越自己所見的,That's beauty!」這讓鄭慧正的心「有特別的滿足」了。

東京寫真博物館的攝影家,讓平時一向好睡的鄭慧正當晚輾轉反側無法入眠,「回來後我就在想:我能做什麼呢?」頓時間,一個念頭浮上來:「我心中有秘密武器!」

創造獨特的生活美學

鄭慧正原是台北榮科醫學影像中心主任,從事磁振造影醫學科技研究多年,他從科學中的波長看待生命:「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可見光之外,從時間軸看,在可見光的最右手邊是電磁波,跳到左手邊是無線電波,每種不同的波,都有各異的波長、頻率與能量,光從波長上看待同一件事,就會有不同的角度。」他說。

因此,當晚他想到了七彩光與各種不同波長的「波」,「我是很lucky的人,由於科技的關係,我比一般人看到更不容易看見的許多東西。」

另一種因緣際會起於更早的時候,當榮科醫學影像中心落成時,設計師送來兩幅水仙花與百合的繪畫作品。當時,鄭慧正看了作品直覺很美,但不知如何成畫的,後來有一次到歐洲開會時逛書店時,看到這兩幅畫作成了卡片,背面註明作者是密西根大學一位牙醫教授,「I got it!」當他得知作者是醫師後,即理解畫作是透過X光照像出來的。

於是,他認為工作中所使用的磁振造影技術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他利用這「第三個眼睛」創造出獨特的生活美學~他為此取名「超市/菜市場美學」。他跑了超市與菜市場,找不同季節裡最好的蔬果與花,一一在儀器上進行了人眼無法透視的影像解析。

「你看,這是一顆進口的大蒜,我們平時吃的大蒜,經過造影後竟有這麼美的造型。還有,洋蔥、絲瓜、貝殼、仙人掌…。」

悟出「『心』的眼無窮」

鄭慧正一邊說,一邊打開電腦螢幕,點開一個影音檔:「這個絲瓜,我前後拍了兩百五十多張影像,這麼多張,可取它的外表、側面、內在…可以創造無限多的組合。這就是說,若虛若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世界;這世界雖然一般人看不見,但確確實實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很難想像,當我們夾起一塊絲瓜,準備往嘴裡送的時候,沒想到絲瓜這麼美!」

每次針對某種蔬果花造影後,鄭慧正通常還會花至少一小時進行後處理工作,他可以將一個物品放在手掌上,對著它端詳一小時,他從中也悟出「『心』的眼無窮」的道理。

透過世界上素昧平生的密西根大學教授與萍水相逢的東京攝影家,就好像兩顆石頭在最後的時刻,撞到了鄭慧正,讓他撞擊出另一種醫學與藝術的結合。

「這使我重新洞悉自然,了解世界,這正可證明:科學與哲學或科學與藝術都會是互通的。」鄭慧正剪斷了科技與美學中間那條隔離的線,從科技中,他發現了美麗新世界。

 於是,他認為工作中所使用的磁振造影技術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他利用這「第三個眼睛」創造出獨特的生活美學,他為此取名「超市/菜市場美學」。他跑了超市與菜市場,找不同季節最好的蔬果與花,一一在儀器上進行了人眼無法透視的影像解析。

「你看,這是一顆進口的大蒜,我們平時吃的大蒜,經過造影後竟有這麼美的造型。還有,洋蔥、絲瓜、貝殼、仙人掌、番薯…。」

悟出「『心』的眼無窮」

鄭慧正一邊說,一邊打開電腦螢幕,點開一個影音檔:「這個絲瓜,我前後拍了兩百五十多張影像,這麼多張,可取它的外表、側面、內在…可以創造無限多的組合。這就是說,若虛若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世界;這世界雖然一般人看不見,但確確實實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很難想像,當我們夾起一塊絲瓜,準備往嘴裡送的時候,沒想到絲瓜這麼美!」

每次針對某種蔬果花造影後,鄭慧正通常還會花至少一小時進行後處理工作,他可以將一個物品放在手掌上,對著它端詳一小時,他從中也悟出「『心』的眼無窮」的道理。

透過世界上素昧平生的密西根大學教授與萍水相逢的東京攝影家,就好像兩顆石頭在最後的時刻,撞到了鄭慧正,讓他撞擊出另一種醫學與藝術的結合。

「這使我重新洞悉自然,了解世界,這正可證明:科學與哲學或科學與藝術都會是互通的。」鄭慧正剪斷了科技與美學中間那條隔離的線,從科技中,他發現了美麗新世界。

【小檔案】

現 職:榮科醫學影像中心醫師
學 歷:陽明醫學院醫學博士、台北醫學院醫學士
經 歷:台北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主治醫師、主任級醫師、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磁振造影中心研究員
專 長:磁振造影、消化系放射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