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沈孟暵及吳明穎協力合作,以一張於病患張口時拍攝的硬顎及軟顎患部影像,榮獲醫學界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去年七月收錄於臨床醫學影像個案報告專欄。
吳明穎表示,個案為五十歲女性,有鼻塞、慢性鼻炎症狀達三年之久,併有化膿樣鼻涕,曾接受抗生素及鼻腔內類固醇治療,後來因為口腔內硬顎及軟顎間出現無痛性潰瘍,並伴隨上嘴唇腫大、間歇性發燒及虛弱、困倦等症狀至皮膚科求診;檢視後發現,該潰瘍有大範圍基底壞死,周邊的點狀潰瘍也有類纖維樣分泌物,此表現除感染,另有一少見的診斷為「惡性腫瘤」。
吳明穎展開血液檢驗,發現該病患有全血球低下的情形,極有可能為血球吞噬現象造成;這是一種由於發炎性細胞激素,包括干擾素、介白素以及甲型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上升,造成骨髓及其他淋巴器官中一系列的血球吞噬。
後續進行骨髓切片、淋巴腺切片、乃至於硬顎及軟顎組織切片,都證實了此病灶為「淋巴結外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合併血球吞噬現象;吳明穎解釋,淋巴結外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發生原因與亞洲常見的高危險型EB病毒有相當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