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年俗】 安住自心便得好年 文/邱德宏 |2021.02.23 語音朗讀 168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煮長年菜 年菜必備菜餚之一,象徵長壽的菜,在除夕前一夜,將整株的芥菜用清水煮食,又稱「隔年菜」,在料理時,不去頭尾,取意有頭有尾;不加細切,取意綿綿不斷。不能橫食且勿嚼斷而食,表對父母祝壽。 圖/王灝 疊柑塔 置於神桌祖先牌位前,取柑甘、橘吉諧音吉意,又名「壓年柑」,有吃甜、好吉象之意。 圖/王灝 飯春花 供於神桌上、灶神前,插於小碗飯中的春字剪紙或紙花,取「春」的台語諧音「剩」,做討吉利之用,一表「歲歲有餘糧、年年食不盡」之意。 圖/王灝 文/邱德宏舊曆年儼然是常民對特定日子的一種信仰,不約而同地知道要清屯、送神、貼春聯、結紅綵,準備迎接新的一年。不管懂或不懂年俗來歷,日子一到,似乎在一個國度裡的人,都有著同樣或類似的生活狀態,這無非就是一種信仰,夾雜著對神明崇敬的信仰,夾雜著對因果期待的信仰,以及對時序更迭生養休息的信仰,反映成一種自然而然共生共融的生活信仰,因信而有,年俗便應運而生。有人說,年味淡了,淡得好像只是在放個長假,這是很自然的事;當傳統的年俗不合時宜時或你不信時,它自然而然會消逝,而我們懷念過往的年俗,只是站在那個年代品賞那段歲月的雅趣,而過往年代窮苦的歲月所衍生的年俗,我們看似一種新年的浪漫,前人卻是在無奇的生活中找生活的樂子,自此一年到頭難得能在新年裡得到一點補償的快慰;換作今日,日多均富,過年就已不是難得的滿足,而是習以為常的生活,甚至連放鞭炮也已被官方多所限制,常民之俗必然隨時空轉濃成淡,過的只是如常的生活罷了。站在懷念的立場,我們好似以為跳火盆、疊柑塔、歕春賀歲、結綵、煮長年菜、挨粿等,是多麼有畫面而有趣有味的事,可是,說白了,那也不過是那個年代的生活罷了,這些生活樣貌都不費錢,簡單中讓它別具意義,表現出一種生活的態度,人人因循而生,就成了年俗。若依現代人高尚的說法,就是所謂的「餐桌(菜餚)文學」或「生活美學」之類的吧!懷舊年俗,其實就是在不富裕的年代和樸素的歲月,找一些生活消遣,在新年裡熱鬧歡喜。年俗信仰的基礎,源自一個信的基礎點,否則,就不會貼春聯避邪討喜,放鞭炮嚇年獸,壓歲錢討吉利,在小碗飯中插飯春花剪紙求餘糧不盡,更不會以為疊柑塔就是好吉象,甚至吃長年菜有對父母祝壽之意等等。年俗,追根結柢就是在生活的狀態中賦予良善而美好的雅意和態度,在時序的更迭中,再啟可以祝願的歲月,生息不墜。年俗就是告訴我們,即使窮困的日子也要給生活一點故事、一點想法、一點說法和一點期待,縱使無趣的年代,也要讓日子找出有趣之處,這是生活的智慧,慧黠而善良的美好。二○二一年,台灣的新年會是怎樣的一個年呢?因新冠病毒疫情肆虐而取消了年貨大街、燈會等官方年俗活動,往年國人過年瘋狂出國旅遊也受挫,這樣的一個年,或許能讓我們想想傳統年俗中,知足感恩平靜安穩的美好全在生活的態度裡,世界再亂,安住自心便得好年。 前一篇文章 【文學賞析】 元代庶民文學 下一篇文章 【藏在剪紙中的故事】 下雨了,一起散步去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9【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10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走進大西南】 瀕臨失傳的東巴銅筆【行舟.運河──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舟楫文化展】 千年水上之路【古典時節】古來才女命多舛【大江南北】鐵灶山石刻與法藏寺【書藝心語】鑽石的石【寰宇采風】多元融合的諾曼王宮 作者其他文章【台灣年俗】 年復一年味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