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統計九十二至九十四學年度小學生平均身高體重,小四至小六學童身高連續兩年不增反降。我認為,可能是台灣學生學得太多(學藝)、也學得太少(體育)因而失衡,這對五育均衡的教育政策背道而馳。
每當社會產生新議題時,就從中小學推動,目前已累積了兩性、資訊、生命、法制、衛生、家庭、品格及海洋教育等,就是缺乏學生體育活動的政策。
營養、運動及睡眠是小孩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台灣小孩的營養普遍足夠,只是不均衡,修正飲食習慣即可改善;睡眠則需家長要求孩子提早上床睡覺,非任由孩子隨興。成長中的孩子每天至少運動一小時,最好是競爭性、會喘、會流汗的運動,對長高才有幫助,但運動量與時間的多寡,則需視學校與家長的觀念能否改變。
若要孩子長高,在成長期間家長就不應要求學業達到高標準,以孩子興趣為主,不要學太多藝能,減少了運動時間,反而要鼓勵孩子多運動。學校方面,雖然有許多政策要執行,但不可因此剝奪學生的體育時間,也不能因升學減少或取消體育課,否則不但會不均衡,還影響學生的活動能力。
雖然身高受基因影響,但在現代台灣卻發生小學生平均身高變矮現象,顯然健康可能也出了問題,教育當局不能再漠視,恢復正常的體育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