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不明藥 醫療應照顧病患心靈

王順民(北縣新店/教授) |2007.09.21
737觀看次
字級

據二○○六年美國腎臟病資料庫統計顯示,台灣地區每年新增的尿毒人數全球第一,有醫師指出這與地下電台販售不明藥物有關。國內洗腎患者不斷增加,地下電台是否推波助瀾,還有待進一步釐清,但對媒體播放的藥物廣告,有必要討論。

狹義來看,不明藥物是指來源有問題的非法藥品,不過擴大來看,流竄於不同傳媒的各種藥品,如果不能對病癥、病灶對症下藥,也一樣會造成戕害,如何倡導正確的用藥知識,有關單位責無貸。

不過,筆者想以醫療社會心理學的觀點,來探討地下電台藥物氾濫的現象。

基本上,購買不明藥物者以老人居多,病、老、孤、閒是高齡長者共通的生活特徵,當長者在社會年齡主義排除下,處於被社會邊緣化時,任何疾病的癥兆都隱含人身需求,及如何被滿足的誘因結構,準此,撇開地下電台的法律責任,從病患對藥物的好奇、認識、購買、配送、使用、見證、心得分享到依賴成癮,在一連串叩應對答的互動中,藥品就變成媒介物,藉此串聯長者的需求及地下電台「搏感情」的服務,這種觸媒作用巧妙地銜接暫時舒緩生理病痛、心理寂寥的情感慰藉,及社會排除的孤獨,所以所謂的「問安專線」、「居家關懷」,已超乎單純詐財傷身的道德指控。

準此,探究「巡迴醫療團」或地下電台藥物氾濫現象,除了誇稱療效或買藥集點、送贈品外,相關的各種誘因,更是思考問題的重要切入點,也就是說,如果地下電台藥品主要顧客群,是孤寂的阿公與阿嬤,那麼正統醫療將老人與疾病做切割處理的模式,就有必要修正為「老人--病--老人病」,做身、心、靈的全面照顧,顧及老人各種的需求。

這才是檢視地下電台藥物氾濫現象的重點,畢竟忽略了長者的感受需求,只會讓地下電台販售不明藥物更猖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