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50】 人間佛教是人要的

文/星雲大師 |2021.02.22
1477觀看次
字級
星雲大師接受《海峽時報》記者採訪。(2008.06.05)圖/佛光山提供
佛光大學校園一隅。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地點:新加坡佛光山會議室

時間:二○○八年六月五日

新加坡《海峽時報》專訪

提問一:佛光山與其他傳統佛教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在全世界倍受歡迎,發展這麼快?

大師:從你提到「發展快」來看,大概是有時代性、有國際性、有人間性,合乎這個時代、人生、國際的需要,大家就接受。

基本上,佛教雖有南傳、北傳、藏傳……實際上佛祖只有一個;只是我們各人的信心不同,就選取其中一部分。像漢傳佛教就有八大宗派,等於文學裡有詩歌、小說、散文,看你喜歡哪一種,其實都是佛教。

為什麼能為現代人接受?因為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是人所需要的、家庭所需要的、社會所需要的、人的心靈所需要的,能使人與人之間獲得和諧,心靈得到安住,彼此增加快樂、歡喜。信教不是要痛苦的,是要找尋人生的歡樂平安。

提問二:在運作方面,如何實踐人生所需?

大師:例如為了我們現在的對談,就需要有一間會議室,也不只是佛殿而已,還要有教室、禮堂、大會堂、教育設施,因應各種不同人的需要,從幼稚園、小學、國中到高中、大學,都要能可以適應他,讓他來到這裡,能得到滿足。當然,有的人是心靈上的需要,有的人是人緣上的需要,也就是說,現代人在生活、教育、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提升上,我們都要能幫助他。但也要看對方心靈接受、相應到什麼程度。

提問三:談一談佛光山講的「僧眾與信眾平等」。

大師:可能在一般的宗教,他覺得我已做為神職人員,就高高在上;但是在「人間佛教」裡,一切眾生平等。這也不是我們說的,而是佛祖說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縱有貧富貴賤種種不同,但是到了佛前,大家都一樣,沒有誰大誰小。

提問四:如何達到「解行並重」?

大師:我們倡導「行佛」,就是佛陀教我們的,我們要去實踐。例如佛陀說要慈悲、要忍耐,我們就要去實踐,不能只是研究,說食不能當飽,畫餅不能充飢。

提問五:談一談「寺院是人生的加油站」的理念?

大師:這是實踐當中的理念之一。寺院好比加油站,如何運用?就是依各種年齡、程度不同給予所需。基本上,所謂「寺院是人生的加油站」,也就是讓你來到道場以後,在人生的旅途上更有力量往前走。

提問六:如何具體實踐佛法?

大師:比方有一個人平常很自私,只為自己,我們就要教他,一個人不能獨自存在,一定得要依靠別人,要靠士農工商各種人等來幫助我們生活,沒有人,我們就不能存在,一切都需要因緣,需要結緣。又比方不明道理,自我執著、自我束縛的人,就要教他解開,才能自由自在。甚至有貪欲、瞋恨、愚痴、邪見……就要教他受戒。

提問七:「生活書香化」是什麼意思?

大師:一個國家的國民要有水準,須接受教育。教育從哪裡來?要讀書。過去人家說「書香門第」、「書香人士」、「書香家庭」,但是現在的家庭都是酒櫃,放酒不放書。所以我們提倡家裡要多一點書,多讀書能增加氣質,增加知識,增加對社會的概念,所謂「國民教育」,很重要。宗教對社會的貢獻,就是在教育上多給予民眾助力,提升大家的知識。

提問八:為什麼要「佛教國際化」?

大師:佛教不捨棄一個眾生,有教無類,有需要就給他。

提問九:創辦佛光山時,有多少成員?

大師:我到台灣六十年,開創佛光山四十二年。創建佛光山時,至少有上千或上萬的讀者,來給我幫助。

提問十:在寫書的時候,就有「寺院學校化」這些觀念嗎?

大師:從我讀書的時候就有。

提問十一:從佛光山到佛光會全球化,如何做到的?

大師:我不介意這個問題,盡我的心而已,我不太計較成果,盡我的努力。

提問十二:將來的發展是什麼?

大師:主要是推動「人間佛教」,這個社會需要什麼,我們就提出服務。

提問十三:如何本土化?

大師:我們也提倡「本土化」。例如這裡是新加坡,這個道場都是新加坡人。

提問十四:發展這麼多事業,資金的來源如何?

大師:我們沒有人事費,大家都是來奉獻的。當然也有信徒主動奉獻,或者出版書籍的收入等。甚至學校收費,像南華大學有一萬名學生,就能自給自足了。但是佛光大學就需要補助,尤其建築、人事補貼等等,一年大概也要上億元,主要來源是「百萬人興學」。

提問十五:出家眾有薪水嗎?

大師:沒有薪水。像我自己,不但沒有薪水,所有著作的版稅也都捐出去;像慈容法師留學日本,教書好幾年,也沒有拿過一塊錢。主要佛光山能發展,就是因為不要錢。

提問十六:出家眾有沒有財產?

大師:沒有財產,也不可以有。

提問十七:為什麼佛光山出家眾女眾比較多?

大師:這是整個社會的自然現象,女性的心地比較柔軟,容易接觸宗教,男性比較容易朝社會發展;女性容易做慈善事業,做慈悲的事情。

提問十八:在家信眾也是女性多嗎?比例大概是多少?

大師:一般是女性多,大概十分之七、八。佛光山現在大概是占一半、一半,其他的國家還是女性稍微多一點。

提問十九:女性比較多,是不是比較容易接受「人間佛教」這些理念?

大師:一般男性在社會上有事業,女性在家裡,比較有時間從事心靈的提升、探討,或從事一些業餘的活動。他把佛法帶到家庭,先生就會得到幫助;當然有的是先生鼓勵太太來參加。

提問二十:剛才提到「百萬人興學」,只有在台灣嗎?還是海外道場也有嗎?

大師:海外也有一部分人參加。但我們不主動勸募,主要讓他們自己願意發心。

提問二十一:佛光山的別分院是自給自足?還是總本山資助?

大師:別分院應該要自給自足。總本山所有結餘,主要都用在教育上。我的理念是寺院不結餘金錢,錢都把它用到社會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