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芯榆 用善行微光點亮世界 文/酉方‧圖/戴芯榆提供 |2021.02.20 語音朗讀 284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收到非洲小朋友送的小花、小草禮物。圖/戴芯榆提供 到西非布吉納法索採訪連加恩醫師(中)。圖/戴芯榆提供 和布吉納法索的婦女合影留念。圖/戴芯榆提供 受邀至各級學校分享精采故事。圖/戴芯榆提供到土耳其採訪敘利亞難民。圖/戴芯榆提供 文/酉方今年30歲的台灣女生戴芯榆,從2014年起,成立「世界微光」網站,內容全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台灣人,在世界各角落行善布施的故事,雖然讀者只是小眾,卻大大感動人心,影響許多人熱血追隨效法,到世界不知名的角落奉獻愛心和力量。台灣早有助外奉獻者戴芯榆從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畢業後,即進入媒體工作,兩年多後,她漸漸發現自己所報導的事物,不脫主流媒體框架,對於自己工作的價值開始質疑。她毅然辭職,開始在家接案、致力於非營利的「世界微光」報導,重新定位自己的目標。「我沒有想太多,也沒算好每個下一步。」身為基督徒,戴芯榆知道,自己想報導台灣人在國外服務的故事,讓大家看見不一樣的台灣人情味。「媒體常報導來台灣多年,從事醫療、教育等公益服務的外國宣教士,這些宣教士也受到台灣民眾肯定和尊敬,但是反過來,台灣宣教士同樣在世界各地提供各種服務,然而不論在教會內部或社會中,卻鮮為人知。」這個起心動念,成為她想深入報導的切入點。「50、60年前,台灣就有宣教士在海外原始部落服務了。」戴芯榆為了採訪海外台灣宣教士的足跡,蒐集不少資料,也才發現有一批批台灣宣教士,前往不為人知的國家、偏鄉地區長期在當地服務,至今仍持續奉獻中……不當主流卻獲得回響戴芯榆從24歲創辦「世界微光」,獨自承攬所有工作,從採訪、上網、宣傳,到舉辦講座,全都不假手他人。「比起過去花很多心力做跟別人重複的新聞,刊出後兩三天就被讀者遺忘了,『世界微光』雖非主流媒體,卻讓我做得很開心。」戴芯榆筆下的主角,除了一兩位小有名氣,絕大多數都不算是知名的「台灣之光」, 卻真實為當地社會帶來長久影響力 。創立第一年,戴芯榆報導台灣人陳玉昆,在非洲西南部納米比亞貧民窟,為當地小孩煮飯、發放糧食長達15年,養活超過300位孩子。文章透過《關鍵評論網》轉載,引發熱議,連帶讓她後來報導的文章,都長期占據網站排行榜,也引來主流媒體找她寫專欄。之後,她報導一位台灣排灣族女孩Yoshi,落腳非洲烏干達5年,創立「天愛花布」品牌,販售當地婦女製作的髮帶、耳環等商品銷至台灣,讓弱勢婦女有能力扛起生計,為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實質改變。「這些美麗的花布,充滿異國風情,一經報導,銷路特別好。」講座結束後續更熱烈也在同時,戴芯榆開始辦實體講座,僅酌收茶水、場地費,邀請受訪者面對面和觀眾述說,他們為何在天涯海角做著猶如蚍蜉撼樹的事。「一開始,連我自己都懷疑『真的會有人來聽演講嗎?』後來發現,還真的有,而且聽眾超熱血的。」每場演講,場地可容納數十人到數百人,竟場場爆滿,而且還有後續發展……有一位社工師,聽了排灣族女孩Yoshi如何協助烏干達弱勢婦女製作、販售手作商品的故事,便主動與Yoshi聯絡,還到當地當了半年義工;也有中正大學的老師,每次聽完都會把講者邀去大學課堂分享。「不論採訪或講座,後續效應驚人,超越我原先所預期的。」戴芯榆坦言,「世界微光」是中性的、多元的,它最大的功能,就是介紹原本不為人知的議題,讓讀者知道這些看似很遙遠的議題,真的有台灣人在那些國家服務,「我想跟大家說,台灣跟這些國家、議題的距離,其實沒有那麼遙遠。」前進非洲世界並不遠像是2017年,戴芯榆報導一名23歲的女生黃凱琳到南蘇丹當義工,並介紹獨立記者楊智強前往南蘇丹報導內戰和難民議題。那段時間,媒體不斷分享南蘇丹相關報導,一下子拉近「台灣」與「南蘇丹」的時空距離。有網友覺得,黃凱琳不該一腔熱血,卻不顧家人擔心前往南蘇丹,但戴芯榆知道,黃媽媽得過乳癌,反而更鼓勵女兒「把握生命,做想做的事情」,所以這個女孩並不是衝動出發的。「每個人的人生,是由自己定義的,旁人很難評斷對或錯。」動人故事找生命力量像她曾報導:有台灣宣教士在南韓成立教會,專門幫助「脫北者」在南韓立足;有台灣夫妻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幫助當地少數民族建立文字系統;有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在中東長期擔任獨立記者;也有一位住在高雄的家庭主婦鄧馨庭,前往土耳其定居後,為社區中的敘利亞難童申辦了一所學校,幫助難民家庭快速融入當地社會……相對於不少台灣青年深覺苦悶和憂心,戴芯榆更願意用一篇篇忠實不煽情的報導,記錄那些在世界角落默默發光的台灣人,傳遞台灣精神在世界偏僻國家扎根、為社會帶來改革與盼望的故事。「找到有熱情的目標,做你能做的事情,人生就有出路!」孤獨行 一路不寂寞從2015年平均一個月1篇報導,到2018年一個月1~2篇報導及兩場活動,「世界微光」5年多的耕耘已逐漸被人看見,不但有「歐旻慈善基金會」資助她在中南部舉辦活動的一切支出,在嘖嘖平台發起的群眾募資活動,每個月有近2萬元的固定資助金額,讓戴芯榆可以更專心挖掘在海外台灣人的故事。不少人問戴芯榆:「誰付你薪水?」答案是:「靠自己接案和不知名的網友捐款贊助」。這5年多來,戴芯榆經常自費前往南韓、土耳其……採訪,儘管辦講座有收費,但付完場地費也所剩無幾了。「還好我能寫文章能設計,可以接案養活自己。而採訪的經費,一部分是讀者看到『世界微光』的文章而主動贊助的。」事實上,也因為報導的角度廣泛多元,如今非洲、美洲、大洋洲、南亞、中東等地區皆看得到「世界微光」的報導足跡。戴芯榆未來不但計畫擴大採訪版圖,還想持續追蹤部分個案,例如之前拍攝《我的敘利亞鄰居》VR紀錄片,戴芯榆打算日後帶著影片到各校及民間分享,讓觀眾能如臨現場。「第一部VR紀錄片,2019年在高雄電影節首映了,回響很不錯。」戴芯榆除了感謝導演吳柏泓的全心投入,也感謝「社團法人點亮國際關懷協會」支持,才能眾志成城完成這部前往土耳其拍攝的創新概念作品。 前一篇文章 高麗菜番茄過剩價跌 暖心里長過年不休息幫賣菜 下一篇文章 狗狗站路中央擋車 為讓老奶奶過馬路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3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4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5氧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MLB太空人、水手、遊騎兵 搶進季後賽 2025.09.1208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9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10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海底垃圾令人驚呼陳徵蔚 投身淨海不讓海洋哭泣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宸華 藉導覽把人領進佛門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陳玫君 一年3659小時的修鍊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欣惠 用安定的心改掉積習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李秀慧 善因緣讓逆境變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