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工會故事應該被更多人知道。」台北市勞動局自二○一六年起進行口述歷史的蒐集,更首創、出品北市工會故事《團結之路》,初四特別分享銀樓的故事,盼年輕一代認識工會,了解技藝轉型的艱苦和重視台灣文化與發展。
早期工匠收入並不高,一九六九年工會成立後,收入穩定也提高許多。但九○年代後隨著健保開辦,許多工會受衝擊,行業看不到發展希望,產業逐漸沒落。
二○一三年工會首次舉辦金工比賽,提升會員的社會地位。第一次辦理的「敦煌國際珠寶設計比賽」是搭配慈善拍賣,結合婚紗業與凱渥公司的模特兒辦活動吸引人氣。二○一五年開始定名「台灣金工達人競賽」,從此世界看見了台灣。
台灣逐漸重視自身的產業與文化後,金工師傅不再隱身於產業洪流,危機也出現轉機,如金工的性別不僅隨著年輕人創業風潮轉變,不少女性開創工作室。二○二○年金工達人比賽決賽選手就有許多女性,最年輕的才二十歲,讓產業後繼有人、綻放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