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節憶往】 炊年糕

文/宋隆俊 |2021.02.09
1460觀看次
字級

文/宋隆俊

炊蒸各式年糕,是早期農業社會過年前的重頭戲之一,而且都以手工人力完成,其辛勞不想可知;不過全家人浸潤在春節即將到來的氛圍中,倒是樂而毫無怨言。

送過灶神後就要開始蒸年糕,一大籠床至少要十斤米,幾斤糖再加一些配料。炊年糕很費時,更要隨時盯著大灶火候,免得蒸糊了或半生不熟。

以前蒸甜粿是用舊籠床加上棉布,因為早期沒玻璃紙(塑膠甜粿紙)。籠床四周要放中空竹筒,讓蒸氣循環,否則炊粿很難熟透。

我媽媽蒸年糕都是利用晚餐之後,因為要連蒸好幾小時,老媽度咕(打瞌睡)守著爐火的畫面讓我永生難忘。

以前鄉下人家,幾乎都有磨米漿的石磨,但手推石磨其實挺累人的,多半由年輕力壯者擔此重責大任。後來,村裡有位人家中了獎券首獎,率先買了電動磨米漿機,倒是讓村民省下不少力氣,但得要付費及耐心排隊。

製作年糕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過程也很繁複。磨好的米漿要先放在長板凳,上面壓一塊大石頭慢慢瀝乾水分後,再揉成粄糰、加配料,就可以鋪在蒸籠床上蒸了。

甜粿會在大年夜用來祭祀神明及供奉祖先,也是春節待客點心之一,但有兩種情況不會蒸年糕。一是當年或前一年有親人往生,是禁忌炊年糕的;另外就是太窮,炊一籠床年糕至少要十來斤米及其他食材,平時都在吃番薯簽了,哪裡有錢買這些呢?

幸好,往昔鄉下人較敦厚又有濃濃的人情味,過年拜完祖先,媽媽會切一些甜粿及一大鍋米粉炒,要我送給較窮或是那年不能炊年糕的鄰居。

進入工商為主的現代,小家庭人口不多,親自蒸年糕的人也愈來愈少了,大都買現成的。但往昔一家人蒸年糕的忙碌景象,卻依然教人難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