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老師指導人瑞 感悟生命

李祖翔 |2021.02.09
3293觀看次
字級
童童接觸瑜伽後,懂得轉彎後看見更美好的真實世界。圖/朱育瑩提供
童童(右中)說,教人瑞瑜伽首重防跌,其次是運用生活隨手可得的道具,如毛巾。 圖/華山基金會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生命的轉彎處,總能遇見更美好的真實。」朱育瑩(童童)從經絡起家,10年前接觸瑜伽並成為老師,生命有了一次轉折,後來整理所學,巧遇一個優質空間,創辦自己的品牌,那是第二次轉彎,去年友人一次「迷路」再度為她開啟了「人瑞瑜伽」課程的奇妙緣分。

沒有一位瑜伽老師有下課後替101歲學員慶生的機會,但童童有,而且機會還很多。去年8月友人找她,工作室的地址在5樓,友人卻在1樓華山愛心天使站詢問,正在籌畫人瑞服務的社工驚喜:「原來樓上有瑜伽老師?」童童也訝異:「樓下在關懷老人?」一次盛情的邀約,童童的學生就多了幾位人瑞。

談起瑜伽的奧妙,童童整個人的氣場都不一樣了,說她從內向、寡言變成可以在群眾面前侃侃而談,甚至教學生,就是拜瑜伽所賜。

年輕時她罹患肺肋膜積水,氣喘住院,過敏又胸悶,第一次接觸瑜伽,打嗝後竟然舒坦了,隨著愈練愈深,身、心都大幅度改變,「伸展、擴胸做多了,發現身體好放鬆,不再感到拘束,做什麼都有自信了。」開心原來是很簡單的事,那時她才練瑜伽3個多月。

為人瑞顧健康 瑜伽老少咸宜

「瑜伽是閱讀自己的身體。」這是童童最初的感受,練瑜伽循序漸進、一層層的消除身體沉痾,從不胸悶、不駝背到開朗、心理起變化,每一種瑜伽體位都幫助鍛鍊意志、學會堅持,態度變得圓融,與人交談也不再擔心會說錯話,開始會拿捏分寸,知道如何讓人愉快地接受,說話成為一門藝術。

由於所屬的知名瑜伽教室經營不善,童童決定給自己一個成為自我伯樂的機會,在遇見一個好空間後,更專注於教學。她說,當老師和純粹學瑜伽不一樣,「老師會閱讀學生的身體」,團體課是許許多多個人化的互動,得把學生需求放進去,適時引導。

帶人瑞瑜伽是一大挑戰,雖然近年50到80歲的老人瑜伽盛行,但超過百歲的人瑞卻很罕見。剛開始她擔心照顧人力不足、交通不便,沒想到為了上十點半的課,有義工六點就去接長輩,還採1帶1甚至2帶1的陪伴照顧,讓她很安心。

人瑞瑜伽表面上動作簡單,其實要思考的地方很多,「防跌」是首要之務,其次是道具要好取得,如毛巾、伸展帶、棒球,才能回家練習。而人瑞身體退化卻得練肌耐力、手腳並用,在運動上有難度,好在童童經驗豐富,還有著瑜伽是認清自己的身體、「不勉強才是好態度」的信念,加上倡導「不比較」,所以老少咸宜。

善於觀察情緒 翻轉長輩印象

童童認為,練瑜伽不能有跟人比較的心態,更不宜和過去的自己競爭,因為好勝心可能讓身體出現損傷。瑜伽是一種運動、修行或哲學的省思,每個動作都可以思索和發掘,如扭轉能學會圓融;做動作需要力量,學會堅持;後彎、擴胸會產生自信;前彎得以謙虛,不斷感受就有所得。

學瑜伽不只為健康,學出興趣的童童觸類旁通,還研究正位瑜伽,甚至研讀《瑜伽經》,從思想義理去解析瑜伽,加上過去從事經絡服務了解的人體構造、體感練習,培養出對學生情緒感受與身體狀況特別敏銳的本事,也特別容易感悟,如對「生命」與「轉彎」的看法,在逆境中慢慢能安適、自在,包括去年新冠疫情延燒,所有運動中心課程停擺都不氣餒,很快就開啟了新的緣分。

「帶人瑞做瑜伽很有收穫!」童童分享,長輩原來是心胸開闊不悲觀,也不因年長而拒絕年輕老師的指導,「他們開心玩一堂課,對我的人生態度有很大影響,明白了老不一定會有包袱,而學瑜伽更沒有終點。」下課時有長輩說不想再來了,但邀他們再來一次卻立刻點頭,口是心非的插曲見證了童童的魅力,也如她所說,能同時賺到朋友、健康與成長的瑜伽,真的很迷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