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林立浩
01
洪蘭是多所大學的講座教授,10多年來致力於譯介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及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已翻譯57本書,並在各大報章雜誌寫專欄,著作繁多。她在《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寫道:
「疫情使我們偏安於一方小島,但我們的心可以不受局限,透過閱讀,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得更多,我們的大腦可以想得更遠。」
02
花蓮縣宜昌國中校長陳玉明從社工走進教育界,致力在教育第一線推動兒少保護工作,2019年獲師鐸獎肯定,他曾為「老師」2字,苦苦追尋15年,如今成了為孩子搭建舞台的築夢工人。他時常提醒老師:
「別只看孩子的缺點,你會很容易沮喪;要多看孩子的優點及需要,努力成就每一個孩子,才是教育目的。」
03
雙橡海外教育創辦人林竹芸,台大畢業後在全球前3大管理顧問公司BCG擔任顧問,走在國際商務人士的道路上。但在去年夏天,她辭去讓人稱羨的工作,投入創業未知路。對於心中懷有夢想的學生,她建議:
「我們都知道長大的過程中『現實』是怎麼取代掉『理想』的位子,但是,我們可不可以不要認輸?」
04
年僅10歲的哈瓦娜,獲邀擔任女孩寫程式(Girls Who Code)、兒童夢想家(Dreams for Kids)等非營利教育推廣組織的顧問。去年哈瓦娜募得超過4萬美元(約新台幣110萬元),購買書籍、文具等給黑人女孩。她說:
「我每天都做出改變,每天都用我的聲音,為我自己也為其他人發聲。」
05
知名體育主播陳宏宜深受眾多體育迷的喜愛,他嘗試主持台語節目,讓眼界因此更加開闊;也嘗試與完全不同類型的人物合作,創造不一樣的節目效果。他說:
「永遠對自己的下一步充滿期待,因為每一次努力闖過的傷痕,都能帶我前往與眾不同的可能。」
06
身兼專職投資人與作家的施昇輝。《不窮不病不無聊》是他第13本書,除了有8本寫理財之外,還有3本寫人生,1本寫電影,1本寫旅遊,可謂既多產又多元的斜槓作家。對於有人覺得生活無聊,他說:
「找個夢想或興趣,努力持續吧!若跟不上時代,每一天都將宛如『封城』。」
07
台北世貿2館前館長黃金山退休後,回到嘉義縣民雄開設薪傳二手書店,免費輔導清寒學生課業、提供晚餐至今已10年,花光上千萬退休金仍樂此不疲,努力不懈的精神,獲得外界不少援助。談到教育方式,他有特殊見解
「貧窮是框架,學業低成就是標誌,唯有解開學業低成就的恥辱,才能改善他的品性。」
08
來自美國、才24歲的YouTuber莫彩曦和先生Adam(李曉龍),拍攝台美文化差異的主題影片擄獲百萬粉絲,不僅登上去年YouTuber最受矚目排行第5名,從1000名到100萬名粉絲,2人始終以最真實的情感面對觀眾。他們說:
「面對人生憂慮,我們還是想分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