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大師劉鳳學。
圖/新古典舞團提供
說唱藝術家楊秀卿。
圖/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本報台北訊】文化部昨日公布第四十屆行政院文化獎名單,得主是說唱藝術家楊秀卿、舞蹈家劉鳳學。文化部長李永得親自致電向兩位得獎人道賀,並表示她倆在傳統藝術及表演領域的傑出表現,對我國文化推廣及交流有深厚貢獻,令人感佩。
楊秀卿一九四三年出生於新北市新店區,因兒時延誤就醫,導致雙眼失明,父親為了讓她習得一技之長,將她送到基隆一戶以賣唱為生的人家收養,從此展開楊秀卿的「念歌」生涯。十一歲時楊秀卿開始外出走唱,青少年時期在台北圓環一帶駐唱,取材於街坊巷弄之故事,並由此打響她「口白歌仔」的名聲。
一九六七年起,楊秀卿受僱錄製說唱節目播放,最盛時期共計五十三家電台同時播放她的說唱錄音帶,一九八三年她開始傳授學生念歌技藝,一九八五年陸續於各項傳統藝術活動獻聲。一九八九年獲得民族藝術薪傳獎、二○○七年獲得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說唱藝術家,並於二○○九年獲文化部登錄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尊稱「人間國寶」。
技藝傳承 兩人都不遺餘力
楊秀卿有感於說唱藝術逐漸沒落,希冀自己能讓「歌仔」這種傳統民俗曲藝延續下去,二○一○年成立「楊秀卿說唱藝術團」,透過不同途徑宣揚念歌說唱技藝,讓更多人認識念歌之美。二○一五年起,楊秀卿展開紀念音樂會巡迴演出,並在二○一六年參與微笑念歌團《唸啥咪歌》專輯,獲德國紅點設計獎「最佳設計獎」,二○一七年參與《血觀音》電影拍攝。
劉鳳學生於一九二五年,從小學習古典芭蕾舞,一九五○年代開始接觸原住民舞蹈,一九六五至一九六六年到日本研究所進修研習舞蹈創作法,同時也在日本宮內廳研究唐代樂舞。一九七六年創辦「新古典舞團」,並於一九八七年獲得英國國家舞蹈哲學博士學位,為我國第一位舞蹈博士。她於一九七九年提出「國民中小學舞蹈實驗班」建議案,一九九四年第七屆全國教育會議中提出「七年一貫制藝術教育制度」,對台灣舞蹈教育有極大的影響,
文化部表示,劉鳳學的現代舞重視民族文化的本源,同時在作品中賦予個人對時代、整個社會及生活體驗的反思;她的舞蹈生涯主要投入包含現代舞蹈創作、唐樂舞重建、儒家舞蹈及原住民舞蹈四大面向,相關評論及學術著作廣受國內外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