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獅爺厭勝物。
圖/迪化二○七博物館提供
除了傳統東方吉祥圖案及西洋風格,也有匠師或屋主發揮創意,融入台灣地方性特色元素,每種樣式都有獨特的意涵。
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灣早期閩南合院式或西洋歷史式樣建築中,時常可看到外觀牆面上伴隨著木雕、彩繪、交趾陶、剪黏、泥塑堆花、洗石子或是開模印花的造型裝飾物,透過各種工匠巧手讓單純的建築牆面增添色彩,也成為生活中最美的一道風景。迪化二○七博物館即日起推出「老房子化妝師─外牆裝飾之美」特展,展出民間收藏家的數百件珍貴展品,再現匠師職人技藝,館方更巧心搭建接近屋脊水平視角的鷹架,邀民眾透過不同的視角,一探台灣建築裝飾之美。
迪化二○七博物館創辦人陳國慈表示:「難以想像百年前的台灣不只是室內裝飾講究,更將房子外觀塑造成獨特的藝術品。非常難得把這些房子臉譜保留下來,讓年輕一代可以欣賞並更重視老房子保存,這次特展更是向老房子的匠師藝術家致敬。」
建築裝飾除了富含吉祥圖案的意喻及彰顯主人身分,為祈求家宅平安,部分地區的建築屋頂上會有厭勝物或稱辟邪物,每種厭勝物都有屬於它自己的傳說故事。
展場中還介紹木雕、彩繪、交趾陶、剪黏與泥塑堆花等建築裝飾技藝。特展免費參觀,展期至七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