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欽 一手畫漫畫 一手玩發明

曹麗蕙 |2021.01.28
2719觀看次
字級
「童心.鄉情─劉興欽88回顧展」可以欣賞到劉興欽早期的漫畫作品。 圖/記者曹麗蕙
「童心.鄉情─劉興欽88回顧展」可以欣賞到劉興欽早期的漫畫作品。 圖/記者曹麗蕙
劉興欽發明的機器人自學機,還獲得美國玩具大廠費雪公司要求授權改良,至今已在美國熱賣四十年。 圖/記者曹麗蕙
銅雕區共展出十件雕塑,創作元素均取材於民俗畫,作品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相當討喜。 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我從小生長在很窮的地方(新竹橫山鄉大山背村),因為想穿鞋子,而去考初中;想吃飯,才報考免費提供吃住的台北師範藝術學校;當上老師後,為配合政府,禁止讓小朋友看不好的漫畫,就想『以毒攻毒』,畫了一本教小朋友『不要看漫畫的漫畫』—《尋仙記》,沒有想到很暢銷,停不下來,一畫就畫了六十幾年。」八十八歲台灣第一代國寶級漫畫家劉興欽,笑著述說自己「不經意」的傳奇人生。

漫畫貼近日常

令人深省反思

一九五四年開始畫漫畫的劉興欽,許多作品家喻戶曉、包括《阿三哥與大嬸婆》、《機器人與阿金》、《小聰明》系列等,陪伴許多人度過童年,尤其以他以自己和母親為藍本的代表作《阿三哥與大嬸婆》系列,從農村價值觀反思都市人的生活百態,中間的衝突、隔閡發人深省,更是受到歡迎。

他笑說:「我二十幾歲在台北教書,看到台北很多年輕人不務正業,就想若這樣的年輕人在家鄉,一定會被我媽媽罵死。」這也激發劉興欽以母親為原形,刻畫出一個熱心雞婆、見義勇為的客家傳統婦女角色─大嬸婆;阿三哥則是他自己的化身。結果大嬸婆與阿三哥系列,一推出就受到讀者喜愛,風靡全台。

他認為漫畫家要有使命感,「漫畫對年輕朋友影響非常大,作品要有內容,不能為了賺錢戕害小朋友身心健康,要有改變社會風氣的精神,才會受到歡迎。」

劉興欽漫畫作品影響力有多大?二○○○年時,他以一罐菜脯的授權金,將筆下漫畫人物作為新竹內灣商圈代言人,一夕間讓沒落小鎮翻轉,成為最夯的旅遊景點,原計畫拆除的內灣線鐵路,也因此保存下來。

書迷一句吹牛

開啟發明人生

然而,劉興欽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傳奇,是他不僅僅為漫畫家,更是台灣擁有最多專利的發明家,自一九七○年開始,七年間共取得一百三十多種專利,現今大家普遍使用的雨傘雨水收集套、自來免削鉛筆、曬衣夾等都出自他的發明。

有趣的是,劉興欽踏入發明領域,全來自小書迷的一句話。原來他畫科幻漫畫《機器人》時,有一位小朋友說:「你很會吹牛,世界上怎麼可能會有像你漫畫中那種機器人。」這讓劉興欽決定發明機器人證明,一個會教人讀書的機器人於焉誕生,「只要小朋友答對問題,機器人就會鼓掌,答錯了就搖頭」,這款「機器人自學機」還獲美國公司要求授權改良,至今在美國熱賣四十年;另外「海浪發電」技術也已在德國落實使用。

後來他自覺學識跟不上時代,放棄發明之路,一九九一年舉家移民美國,在華僑邀請之下,重拾最愛的畫筆,以墨彩描繪民俗畫,他的作品都以台灣為養分,將早期客庄生活樣態、台灣民俗風情與地方產業一一呈現,每幅作品還題上趣味的打油詩,「一、二十年間畫了兩、三百幅,都已全部被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珍藏。」

88回顧展

帶大家回味鄉情

身兼漫畫家與發明家的劉興欽,晚年寄情於民俗畫,返台後更以漫畫回饋故鄉,獲獎不計其數,包括榮獲客委會頒發「終身貢獻獎」,以及第一屆金漫獎「終身成就獎」。

「童心.鄉情─劉興欽88回顧展」即日起至三十一日於國父紀念館展出,分為民俗畫、漫畫、銅雕、發明和情境互動五大展區,其中民俗畫展區特別呈現全長七百五十公分、有客家版清明上河圖美譽的〈台灣喬遷圖卷〉,描繪出一家搬遷、全村動員的和樂景象,洋溢濃厚的人情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