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常莫名暈厥 應快就醫預防猝死

 |2021.01.27
1011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年僅十五歲,歷經三次暈厥、一次瀕臨猝死被救回的佳佳(化名),確診先天性心律不整──兒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心室顫動,家中弟、妹也陸續發病確診。為避免心臟驟停,佳佳植入心臟去顫器,她更加珍惜生命,立志成為護理師助人。

佳佳第一次昏倒,是在運動場上跑步;時隔一年,在聊天時再度暈厥、甦醒;第三次昏倒是在用餐中,第四次則差點猝死,送醫急救後,才發現罹患一種會引發心室顫動,有高度猝死風險的先天性離子通道疾病。

國內研究猝死症的專家、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莊志明表示,先天性心臟猝死與後天性不同,先天性發病對象多為四十歲前青壯年。國外統計,三十歲前每一萬人就有一名、三十至五十歲每千人就有一名,以先天性心肌病變、先天性離子通道疾病最常見,且具遺傳性。

心電圖基因檢測

可早期診斷

先天性離子通道疾病包含布魯蓋達症候群(Brugada Syndrome)、長QT症候群(Long QT Syndrome)、兒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心室顫動(CPVT)等,由於先天基因缺陷,導致心臟內的鈉、鉀、鈣離子通道發生突變、失去協調,心臟無法規律運作引發心室顫動。

國外統計,兒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心室顫動發生率為萬分之一,發病年齡七到十歲,死者病理解剖無異狀,近一成五查無死因;布魯蓋達症候群的發病高峰集中三十至五十歲,推估國內發生率為千分之一,潛藏二點三萬名病患。

莊志明說,心室顫動引發的猝死來自心室的放電異常,幸運的人昏倒後,有機會自行甦醒,或經心臟電擊後恢復,但猝死者多半是無法獲得那救命的一擊,發病後會在一小時內死亡,所幸目前採取心電圖及基因檢測,可早期診斷先天性心律不整。

莊志明建議,將心電圖納入常規健檢,單次檢查百元且無侵入性,可初步篩檢出布魯蓋達症候群、長QT症候群等,後續再以基因檢測提高確診率,安排藥物治療及照護方式。

植入心臟監測器

雲端傳資訊

部分病患若常不明原因昏倒且難以確診,可於前胸皮下植入注射型心臟監測器,傷口僅一公分,持續自動偵測捕捉異常心律,並連結手機應用程式,透過藍牙傳輸數據至雲端,醫師可於診間即時獲取病患心律不整資訊,提供更準確的臨床診斷及後續植入心臟去顫器的依據。

莊志明提醒,年輕人曾多次莫名暈厥,或家有四十歲前猝死的一親等,建議就醫受檢,避免家庭悲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