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財團法人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合作,將該中心擁有「地表最亮同步加速器光源」多元應用在科博館的研究工作,克服現有研究方法的限制,在不傷害珍貴標本的前提下,窺得更多自然與科學奧祕。在最亮同步光源照射下,恐龍羽毛清晰可見,古代糞金龜更是栩栩如生。
科博館二○二○年引進「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自主開發「焦點疊合自動顯微拍照系統」(簡稱TORI FOCUS系統)進行不同顯微焦距的自動拍照, 解決單一焦距僅能拍到標本部分清晰對焦圖像的問題,今年又與「財團法人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合作,以地表最亮同步加速器光源,應用在科博館的研究。科博館館長孫維新表示,科博館是一座全人、全齡的博物館,除致力推廣科普,在科學研究不遺餘力,期待雙方攜手,共同推展台灣科普教育及科研能量。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主任羅國輝表示,國輻中心與科博館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從星系形成物質到地震斷層帶礦物分析,雙方都有研究人員投身其中,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是國輻中心獨特的科學外交方式。
國輻中心王俊杰博士說,一般顯微鏡看不見的病毒,可以透過同步輻射的蛋白質結晶學技術解析細部結構,進而研發出治療機制。大家很感興趣的恐龍,也可利用同步輻射紅外光譜技術,解析恐龍胚胎化石中殘留蛋白質等有機物的種類與分佈情形。X光顯微術探討恐龍為了適應飛行,演化成鳥類的骨組織學演化問題,逐步解開更多關於遠古生物的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