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美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珍惜……」
這首一九九四年為日劇《阿信》量身打造的主題曲〈感恩的心〉,當年紅遍大街小巷,人人琅琅上口,是國人成長的共同記憶。歌詞亦深具時代意義,傳達女主角「阿信」在動盪的大時代,面對命運磨難,卻能勇敢抱持著知足、感恩、積極正向的信念,在困頓生命中找到正面啟發的力量。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整個社會因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持續創新,生活節奏快速,人心與文化卻相對淺薄。正念認知療法創始人馬克威廉因此強調:除了覺知,生命更重要的是「真正活著的體驗」。
藉由閱讀十三世紀哲學家詩人魯米的詩,感受那意境,同時留意當下身心的體驗。不管是愉悅或不愉悅的,不要慣性地否認、逃離,或意圖消滅當下感受的真實存在,而只是溫柔友善地與這些感受同在。
Close your eyes
輕輕閉上雙眼
Full in love
充滿愛中
Stay there
停下來感受它
輕輕閉上眼睛,練習帶著這體驗和感受,靜靜反思體會〈感恩的心〉的歌詞意境,是自在安詳與祝福?或只是形式化、概念式的敷衍應付?每一次聽到這首歌,內在會生起怎樣的感受呢?
歲末感恩祝福聲中,問問自己,當你對他人表達感恩、道謝時,只是形式上的慣性用語,或是由內心真正生起溫暖、知足、開心的流動,同時誠摯地祝福對方,希望他喜樂、平安、自在?同時試著讓這美好意圖,像一顆小石子投入心湖,看看會發生什麼改變,起了什麼樣的漣漪?聯想或感悟到什麼?沒有好壞對錯,就只是輕輕收下,看看今天的生活是否有所回應。
自古以來,無論神學家、哲學家,都認為「感恩」是一種美德,也是高尚人格不可或缺的品性,不僅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人格特質,更是所有美德的源起。腦神經科學家也發現,當你真心說謝謝時,會更快樂、更健康。常懷感恩的人,不但免疫力增強,憂鬱降低,變得較為積極正向,生活的幸福感增加,對生活的滿意度也高;同時因為感恩帶來同理,從而更加慷慨慈悲,能從他人的角度看事情,提供他人情感上的支持,讓人際關係更為和諧穩定。
經常練習感恩,會讓大腦發生實質的改變,從而提升生活與生命的品質。下面是三個常見的感恩練習,大家不妨試試。
.每日睡前或每周寫下感恩日記,可以帶來更好的睡眠品質和更多活力。
.花些時間確認所有值得你感謝的人事物。可以由行住坐臥間的美好事物開始,進食前,感恩農夫、配送員、廚師、食;穿衣時,感謝所有成就一件衣服的參與者。
.在人際與家庭對話中,主動表達自己當下的體驗,能幫助你建立更多的關係連結。千萬不要因害怕承接對方的情緒感受而迴避,或是直接回應對方,「你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