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近兩百個大學校系今年寒假舉辦高中生冬令營,多名營隊總召指出,一○八課綱助長高中生參加營隊風氣,報名人數比去年增加逾千人,錄取率降為百分之五以下。教育部近日首度發函給各大學,強調營隊若收費過高,或強調「報名能增加將來錄取率」等違背招生倫理事情,教育部將糾正,並納入審查學校招生名額總量及相關獎補助款的依據。校方也應究責相關人員,並且檢討改進。
高中生本周放寒假,許多人報名大學校系舉辦的「冬令營」探索志向。檢視各校系營隊費用,較高額的營隊上看六天九千元,不一定提供弱勢生減免方案。
但辦理營隊的大學生直言「賺不了錢」,台灣大學一名營隊總召表示,校內寒假期間沒有空宿舍,他們自行幫高中生找尋住宿,另安排三餐伙食,就占收費的四成。其餘支出包括租用晚會設備、製作營隊課程的教材和宣傳品。辦理營隊成員未支薪,還需找尋外界贊助才能收支平衡。
而在營隊資訊宣傳上,另一名營隊總召表示,他們就讀的系辦公室會關心文宣內容,用字遣詞不至於太誇張,以免影響系上聲譽。他們如實說明參與營隊能取得證書,並未強調將來升學能加分。
文宣與升學連結
有違招生倫理
教育部說他們接獲家長檢舉,部分營隊涉及高額收費、過度渲染可納入學習歷程,或有助於未來個人申請等有違招生倫理情形。舉例來說,A大學教授擔任B私立高中收費營隊的講師,A教授不知該高中有向學生收費,但相關文宣已對外招生且收費不斐,也以B高中學生為主,嚴重影響A教授及其大學聲譽。
高教司再舉例,C大學進修推廣中心或系學會辦理各項活動或寒暑假營隊,過度宣傳強調可納入學習歷程檔案,甚至暗示未來參與該校個人申請入學可加分等事情;D大學教授擔任高中研習講座或參與非招生活動,過度進行招生宣傳,並不當連結學習歷程檔案與該校辦理收費性營隊或活動。
教部建議以非營利
鼓勵方式進行
教育部表示,各大學與高中合作時,宜採多所大學對多所高中,並建議以非營利、鼓勵參與方式進行,相關活動強調以興趣探索及瞭解學群學系特色為主,避免過度連結升學、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等事情。
至於如何把關營隊是否違背招生倫理,教育部表示,辦營隊都應事前向校內專責單位報備,校方應提醒注意招生倫理。後續如果因內控疏失衍生爭議,教育部將會調整該校招生名額及申請入學名額比率。
不過,兩名大學教務長都說,此類校系營隊多由各系自理,校內教務處、學務處等一級單位不會過度干涉。一名目前大三的營隊總召表示,營隊計畫書要交給學務處、總務處,主要是申請使用校內設備、確保學員安全;宣傳文宣無須送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