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講堂脫胎換骨 變身校園藝廊

 |2021.01.20
656觀看次
字級

【本報新竹訊】新竹市北門國小「同心堂」建於一九三三年,「仿羅馬式」建築在日治時期是集會講堂,但老空間漸不敷使用,二○二○年北門國小獲選「教育部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由台灣設計研究院委託在地設計團隊「黑生起司」操刀,以日治半橢圓拱窗框的「蒂芬尼藍」為主軸,讓同心堂變身校園小藝廊,可做展覽、表演甚至體育課程等多元使用,市長林智堅也訪視與孩子一起同樂。

教育處表示,北門國小同心堂原空間設備老舊,動線不佳,整個空間極為陰暗冷清,該空間去年從全台兩百六十所學校中獲選,成全國二十五所校園參與「教育部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其中之一,由設計團隊黑生起司進駐,與學校討論設計,共投入兩百零五萬元,希望一改同心堂半閒置狀態。

教育處代理處長沈靜濤說,同心堂改造以「校園博物館」為概念,透過視覺符號將兒童圈起手於眼前窺探的意象應用在設計元素中,並以高明度的色彩刺激兒童的視覺體驗,規畫多功能使用舞台,滿足空間中不同的使用情境。

北門國小校長賴雲鵬說,以前的同心堂光線昏暗,舞台設計太高,學生使用上很不方便,反而常被租借當辦桌場地或做儲物空間,現在空間完全脫胎換骨,學生的藝能表演課程又多了一新去處,是學校的一大福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