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彩券將發行,然而近來又發生職棒球員打假球事件,因此是否納入中華職棒為簽注項目,引發討論。
報載推動運動彩券起因於民國九十三年,陳總統在接見棒球界代表時,認為發行彩券時機逐漸成熟,指示體委會規畫辦理,體委會本已進行相關規畫,但因主、客觀環境尚未成熟,後因兩個職棒聯盟惡鬥結束,職棒發展日趨穩定,加上陳總統提出政策,因而積極推動。
然而,台灣職業棒球發展以來,陸續發生黑道、民意代表介入,及球員涉入打假球、簽賭案而遭重創,也未隨聯盟的重整而斷絕,而且球迷由過去的激情與支持,演變至今的稀落,大家都知道原因,卻無能為力。
而陳總統的一句「時機逐漸成熟」,讓運動彩券似乎變成治療棒球發展的良藥,可是如今中華職棒條件不佳,假設運動彩券納入中華職棒,政府必須思考,政府當莊家後是會吸引那類球迷到球場觀戰,是賭徒、是監督球員表現的黑衣人,還是真球迷?如果是真球迷,相信運動彩券確實是救中華職棒的萬靈丹,但誰能保證?
當初為了鼓勵棒球運動,因而發展職棒,可是卻衍生出更多的社會問題,而這些社會問題,又必須藉助更多的政策來解決,所以,政府在推銷政策的好處時,須先做好周全的風險評估。
謝麗秋(台北市/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