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0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人海慈航:怎樣知道 有觀世音菩薩 13 第三章③

文/星雲大師 |2021.01.16
2057觀看次
字級
十一面觀音菩薩像/平安時代/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藏

文/星雲大師

「一心稱念,即得解脫」之四

修道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堅定的信仰和道心。當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因而信心產生動搖時,在觀音法門中,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

人的性格總是落入「以物喜,以己憂」的情緒化之中,一旦歡喜、高興了,就覺得信心增長;一旦煩惱來了,就覺得菩薩沒有保佑,信心又退失了。

信心要如何保住呢?

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持久了,習慣了,不自覺地心裡就有了觀世音菩薩,那麼無論你在哪裡,也不論你看到了什麼、做了什麼,或者煩惱來了,「觀世音菩薩」聖號就會脫口而出,那麼觀世音菩薩也就會助長你的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增強你的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和慧力。

「一心稱念,即得解脫」之五

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能減少貪、瞋、愚痴嗎?

三毒是荼毒殘害眾生身心的大煩惱。在〈普門品〉中,明白提到:「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所以,一心稱念,即得解脫──可以減少、去除心中的貪、瞋、痴。

這是什麼道理呢?

當一個人貪得無厭,這個也要、那個也要,功名也要、富貴也要,錢財、物質什麼都要的時候,假如他能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想到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精神,進一步就會自動反省:「自己為什麼要貪多呢?」那麼,身心自然就會產生變化,不再一味貪求了。

當一個人瞋恨心重,經常要罵人、打人、怪人、冤枉人、欺負人時,若能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想到觀世音菩薩是那麼地有智慧,那麼地體貼人,到處幫助人,而我為什麼老是欺負人、討厭人呢?在性格上,他也會受觀世音菩薩的感化而改變。

一個人愚痴,也就是不明理、邪見、胡思亂想、顛倒妄想、沒有智慧,若能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進而想到觀世音菩薩是個大慈悲、大智慧者,我應該學習菩薩的慈悲、智慧,也就能去除迷惑,遠離愚痴了。

所以,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妙用,就如同戒、定、慧三學,能止息心中的貪、瞋、痴三毒,也就是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從外境而生起的「火難、水難、風難、刀難、鬼難、囚難、賊難」七難,是小難,從內心而生起的「貪、瞋、痴」三毒則是大難。將貪欲轉為慈悲,瞋恚轉為勇猛,愚痴轉為智慧,以慈悲、勇猛、智慧而饒益一切眾生,也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大威神力了。

「一心稱念,即得解脫」之六

〈普門品〉中言:「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可以這樣試驗嗎?

但若真要如此試驗,那就是不了解經文的真正意義了。

有些事情不能完全從事相上來看,要從理上去解釋。如經文中所指的「大火」,從理上來說,是指「心中的瞋火」。比方我心頭起了無明火,起了瞋恨心,動念要殺死某人、要打某人、要找某人算帳,這時,如果我能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或者向觀世音菩薩禮拜,或者燒一支香供養觀世音菩薩,就不會有「我要殺了他」、「我要打死他」的念頭了,你就會為了這支香、為了這一拜,而息下心中的怒火。因為你會想:「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我既然禮拜他,怎麼能去打死人呢?」那麼,心中的無明火自然就息滅了,就不會再延燒了。

又如經文所說:「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大水」也可從精神上解釋為「愛欲之水」。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人因為貪愛而把身家毀滅,為渴愛,漂溺生死大海!如果當初他知道一心稱念觀音的功德,能將貪愛的心轉而為觀世音菩薩「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悲心,也就可以從愛欲的漩渦滅頂裡解脫了。

〈普門品〉裡的「三毒七難」,貪、瞋、痴「三毒」和火難、水難、風難、刀難、鬼難、囚難、賊難等「七難」,以及「二求願」: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的願望──統統可以從理上解釋。

求人不如求己

我們要如何將觀音法門的修持,運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呢?

首先要有一個觀念,那就是「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了元禪師與大文豪蘇東坡兩人,既是詩文同好,亦為禪佛同道,兩人經常相偕出遊,一同吟詩作偈,交換人生心情。

一次,兩人又一起到郊外散步,途中見到一座馬頭觀音石像,昂揚而立,佛印一見,立即合掌禮拜觀音。

蘇東坡看到這座馬頭觀音,卻不解地問說:「觀世音菩薩本來是我們要禮拜的對象,可是為什麼他的手上和我們一樣,掛著一串念珠而合掌念佛,到底觀世音菩薩在念誰呢?」

佛印禪師回答:「念觀音。」

蘇東坡不假思索應道:「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手持念珠念觀音呢?」

佛印禪師說:「求人不如求己。」

學佛,其實就是學自己,完成自己。正因為佛由人成。

禪者有絕對的自尊,大都有「放眼天下、捨我其誰」的氣概,所謂「自修自悟」、「自食其力」,正是禪者的風範。

我們不知道自己擁有無盡的寶藏,不求諸己,但求諸人,希求別人的關愛、別人的提攜,稍有不能滿足所求,即灰心失望。

一個沒有力量的人,怎能擔負責任?

一個經常流淚的人,怎麼能把歡喜給人?

儒家說:「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只要自己條件具備,自然不求而有。觀世音菩薩手拿念珠,稱念自己的名號,正說明此意。

對於自己的未來,我們總希望有人指點,甚至於修行要覺悟,也希望有人幫忙。其實,世間上的事情,靠自己才是究竟之道。經常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淨化自己的三毒煩惱,精進於道業的修持,才會有更深入的體會。

自己做觀音

世界上最美麗的人是觀世音,最慈悲的人也是觀世音。

我從小禮拜觀世音菩薩,對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感受甚深,而世界也無處不有觀世音菩薩。在日常生活中,修持或實踐觀音法門,最重要的是,要讓自己的性格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慈悲。

因此,修學觀音法門者,或者早晚瞻仰觀世音菩薩,或者禮拜觀世音菩薩,或者為觀世音菩薩燒一炷香,獻一朵花,乃至讀誦〈普門品〉,誦念《法華經》,持誦〈大悲咒〉,甚至坐在汽車、捷運裡閒著沒事,也可以默念一卷《心經》,或者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幾百聲。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不離心,自然有感應。

學觀音、拜觀音,自己就要做觀世音。

如何學觀音?拜觀音?做觀音?

一、要能做觀音,觀看、觀聽社會上有什麼聲音?山河大地有什麼聲音?自己內心裡有什麼聲音?吵架聲?怨恨聲?不好的聲音?如何去改變這種聲音?能與觀世音菩薩一樣尋聲救苦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要盡力去協助一些需要救助的人們,為其解決困難,分擔其憂苦,就是觀世音菩薩。進而自淨其意,將心清淨以後,那麼眼中所見的每一個人,也就都是觀世音菩薩了。

二、要能做觀自在,觀世音又名觀自在,試想自己是否觀照一切事情都能自在嗎?有的人雖有錢,但卻活得不自在;有的人看到喜歡的人不自在,看到不喜歡的人也不自在;人多的地方不自在,對不滿的事情、不悅的物、不喜的聲音種種都不自在。因此,我們要學觀世音菩薩的自在,且從內心自在做起,看世間、看眾生、看一切事物都能自在,自己就是觀自在了,當然處處就能自在。學佛要學自己,學得很自在,而學會無處無時不自在。

三、要能夠施無畏,「施無畏」也是觀世音菩薩的另一種稱號,觀世音菩薩以他的大慈悲、大智慧、大勇猛而救苦救難,並施予眾生無畏,遇事不要恐懼,所以,我們要效法觀世音菩薩的施無畏,發願做眾生的保護傘,消除眾生的恐慌,做眾生渡過迷津苦海的舟航。

願每一個人,都能自己做觀音,能大自在,並且大無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