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垃圾 海洋新危機 螃蟹被纏死 口罩成生態殺手 |2021.01.14 語音朗讀 254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英格蘭一隻海鷗腿部被口罩帶子纏住長達一周。圖/取自《每日郵報》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近郊的山林,有獼猴咀嚼廢棄口罩。圖/法新社 「海洋清潔行動」發現一隻困死於口罩裡的螃蟹。圖/取自海洋清潔行動臉書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挽救人命的口罩,卻成了野生動物殺手,大量侵入動物棲地、傷害鳥類與水中動物的狀況時有所聞。自從各國紛紛開始強制在公共場所戴口罩防疫後,全球各地就經常在人行道、水道與海灘發現拋棄式口罩,其薄薄的防護材質,得要好幾百年才能分解。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近郊的山林,人們看到獼猴咀嚼廢棄口罩已斷掉的帶子。巴西保育人士在被沖上岸的企鵝屍體胃內,發現口罩。法國非營利組織「海洋清潔行動」(Operation Mer Propre)在鄰近地中海的鹹水潟湖,發現一隻困死於口罩裡的螃蟹。在美國邁阿密外海,也有河豚因口罩喪命。英國皇家愛護動物協會(RSPCA)在英格蘭救出一隻海鷗,牠的腿部被口罩帶子纏住長達一周,還一度登上英國媒體頭條。廢棄口罩對環境構成的最大衝擊,可能發生在水中。據環保團體「海洋亞洲」(OceansAsia)的資料,去年有超過十五億個口罩流入全球海洋,相當於新增六千二百噸海洋塑膠汙染。去年初時,許多國家都矢言減塑護地球,但疫情影響下,各國紛紛擱置相關計畫。世界銀行(World Bank)警告,新型冠狀病毒「似乎又帶起一次性塑膠製品的趨勢」。定期在法國淨灘的「海洋清潔行動」表示,疫情爆發後,地中海海面下除了有往常常見的免洗杯、鋁罐,還多了與疫情相關的「新冠垃圾」,成員憂心,這恐怕代表著未來地中海有著口罩比水母還多的風險。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說法,塑膠袋要二十年才能分解,外帶咖啡蓋三十年,吸管兩百年,而口罩、乳膠手套原料多半含聚丙烯,需要四百五十年才能降解。 前一篇文章 海底下雪 台灣4成珊瑚白化 史上最大規模 下一篇文章 日本鎖國 台灣商務客禁入 熱門新聞 01【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2【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03【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2025.06.2806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7新義工發心服務 佛光緣美術館授證 2025.06.28085月為佛教傳統文化月 加拿大密市宣布2025.06.2809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10新北市府宗教諮詢委員 金光明寺獲聘2025.06.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重症兒夏營 療癒從歡笑開始創意魔髮 巴黎鐵塔躍頭頂 3D列印希望 動物迎向新生70歲足球英雄 照亮貧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