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inab Ghadiyali 不懂寫程式 也能進臉書

文/陳蔚銘 |2021.01.09
13479觀看次
字級

文/陳蔚銘

人生是由許多不同的機遇串連起來,印度女孩Zainab Ghadiyali,成長於中產家庭。19歲那年,她帶著僅有的107美元離開孟買,到美國北卡州就讀化學系,就學期間曾到德國柏林,參與針灸等替代性療法的研究,畢業後加入公共衛生的非營利組織運作,到秘魯、尼加拉瓜工作。

後來,因為一頓免費中餐,她意外獲得Facebook面試邀請成為產品工程師,隨後加入Airbnb、創辦非營利組織「Wogrammer」,協助女性培養專業能力,進入科技業 。以下便整理Zainab Ghadiyali,由好奇心驅動職涯發展的5大關鍵能力。

1. 用「創造型思惟」面對抉擇,由好奇心導航

很多人聽到Ghadiyali竟然只帶了107美元就跑到美國念書,都很驚訝。但每當Ghadiyali面對重大抉擇,或因不確定性產生顧慮時,心裡會產生兩種想法:創造型思惟、反應型思惟。

反應型思惟:被「恐懼」驅使,把問題視為威脅,被動接招──這往往會讓人陷入焦慮,試圖找藉口說明做不到的理由。

相對地,創造型思惟由「可能性」主導,把問題視作機會,著重在解決問題後自己可以達成的目標──這讓人激發好奇心和熱情,從而行動。

因此,Ghadiyali在面對重大決定時,會「設定動機」, 用創造型思惟提醒自己:「我想要什麼結果?」而不是擔心:「萬一搞砸怎麼辦?」

2. 別把職涯當作爬樓梯,而是創作一幅畫

Ghadiyali認為,傳統概念把職涯描述成沿著一階階的樓梯往上爬,升遷到更高的職位、跳槽到更好的公司。但她發現,如果放下這種「職涯階梯」的概念,她就更容易接受自己的好奇心,發現無處不在的機遇。

例如,Ghadiyali大學主修化學,也曾在德國柏林學習針灸,讓她考慮當醫生,但因為念醫學院的代價實在太高而放棄。2009年畢業時又遭逢金融風暴,投了200多份履歷都石沉大海,因此她加入公共衛生領域的非營利組織「國際兒童醫療救濟基金會」,前往印度和南美的偏遠村莊服務,一年後,她決定回美國繼續攻讀「健康經濟學」研究所 。

從表面上看,Ghadiyali每次轉換跑道,似乎都是連串的挫折,但事後回顧,這些看似不穩定的轉換間的連結開始出現,讓她對產業的觀點更為全面,就像將職業視為正在完成一幅畫,每一筆都為作品更添精采。

3. 走到抉擇的十字路口,用3個問題決定去向

即使Ghadiyali經常轉換職涯路線,但她在衡量是否接受新的工作內容或產業領域時,都會慎重地依靠以下3個問題,來評估下一步行動:

⑴ 目前的職位還能讓我成長嗎?

⑵ 下一個機會是否符合我一貫的價值觀?

⑶ 我要持續向下深耕專業或往橫向技能發展?

4. 兩個技巧,「不夠格」也幸運進入 Facebook

Ghadiyali在就讀研究所時,被一場由Facebook贊助的黑客松活動(程式設計師及其她產業人員聚在一起,短時間內腦力激盪完成一項專案)吸引,因為報名參加就可以享用免費中餐。

但因為沒有相關經驗,她到了現場不知所措,只好隨便加入其中一個隊伍。她的隊友們很快就發現Ghadiyali無法做出貢獻,但她還是留下來看著他們討論、實作。最後,Ghadiyali無意間亂入的團隊贏得比賽,讓她幸運的獲得Facebook的面試機會 。

當時Facebook提供給她的工作,和Ghadiyali正在研究的健康經濟毫無關係,但她轉念一想:沒人會為工作做好100%的準備 ,既然機會上門了,就努力把握住並且努力證明自己。

於是,Ghadiyali 用了以下兩項技巧,在「不夠格」的狀態下成功拿到 Facebook 的實習機會:

⑴ 放大自身優勢 :專注展現自己具備邏輯思考的能力,說服面試官自己的學習速度很快。

⑵ 降低對方風險 :主動坦承自己雖然完全沒有寫程式的經驗,但強調會在實習的3個月內全力以赴,完成被指派的任務,超越3個月該有的程度。

5. 抓住幸運機會只是開始,隨後的努力才是挑戰

儘管如此,Ghadiyali在Facebook的前幾星期仍遭遇很大的挫折:「我連 Python(一種程式語言)是什麼都不知道 。」 Ghadiyali打起精神,在剩下的幾周實習中,全力以赴練習寫程式,甚至睡在公司,不僅達成了實習任務,還獲得了全職的產品工程師職位 。

事後回顧這段實習經歷,Ghadiyali 整理出3個實用建議:

⑴ 面對自己的缺點:必要時得讓其他人知道你需要幫助,也正在努力加強不足之處;幸運的話,同事們會提供自身經驗幫你離目標更近一步。

⑵ 不要沉浸在過去的成功中:過去的成功不保證未來,但要記得評估過去可持續應用的技能,以及尚需學習的技能。

⑶ 保持開放心態聽取回饋:當開始管理團隊後,就算不同意某些意見,也要努力理解其背後的「成因」,並與對方討論以確保理解,讓彼此都能成長。

(原載於《創新拿鐵》,文章略有刪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