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車日塞車 空污倍於有車日

 |2007.09.17
661觀看次
字級

大台北地區舉行國際無車日活動,活動立意甚佳,如能大加推廣,應該是有助於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不過,就活動方式、內容來看,還是脫離不了官樣文章、行禮如儀。

大台北地區的捷運系統與公車路線規畫,大致上已可發揮大眾運輸功能,若是配合單車的普及,更能發揮減碳效能,但這次「國際無車日活動」,官方為了活動而封街,事前又缺乏宣導,導致台北市活動周邊道路大塞特塞,大排長龍的車輛以怠速運轉等待通行,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平常的「有車日」多出數倍,這樣的「無車日」活動有何意義?

若只為活動而辦活動,而缺乏以落實「無車」達到「減碳」的環保意義,反而是「無為」更能達到減緩暖化的作用,不得不教人感嘆,官方舉辦太多缺乏實質效果、僅具形式的活動,無非是錯誤示範與產生負面效應,這樣的活動不如不辦。

黃華(台北市/文字工作者)

近年來,官方在執行與宣導「無車日」活動時,大都是鼓勵假日戶外活動的插曲,悖離推廣這項活動初衷。

歐美先進國家的交通規畫,近年來逐漸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與以自行車代步,政府以公權力多管齊下,抑制汽車成長,降低石化燃料消耗、噪音、空氣污染與交通阻塞,除了「無車日」活動外,都會區更畫出特定時段、道路與區域,限制汽車進入。

所以落實無車日,除了需要公眾響應配合,政府執法與交通規畫必須妥善,部分縣市政府吝於開闢自行車專用道,卻開放自行車使用人行道,與行人爭道,如此便宜行事凸顯政府的無能與鄉愿。

陳嘉石(台中市/文字工作者)

國際無車日許多縣市都舉辦活動,響應這樣的活動是很好,不過,如果只是一天的作秀,恐怕不僅無法達成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的理想,還可能引發批評。

在各地舉辦的活動中,常見首長帶頭騎腳踏車,但除了這一天,民眾看到的卻是一人出巡,後面跟著一大堆黑頭車。

台灣各級政府及官員雖然口口聲聲「鼓勵單車」,卻只出一張嘴,各縣市在荒郊野外,能搞條單車道供人休閒,就算是對單車族的德政了,首長嘴巴上說鼓勵,其實並沒有做到。

要挽救環境,首長、官員以身作則當然很重要,但淪為作秀,效果勢必會大打折扣,個人認為,如果各級政府、首長覺得推廣無車重要,那就多花一點時間騎乘自行車,以便蔚為風氣,不要只是在國際無車日才虛晃一招。

李坤隆(高雄市/大學教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