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朕之甲仗

文/嚴陽 |2021.01.06
1148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唐人吳兢的《貞觀政要.卷五.論仁義》中,有則短章:貞觀四年,房玄齡奏言:「今閱武庫甲仗,勝隋日遠矣。」太宗曰:「飭兵備寇雖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務盡忠貞,使百姓安樂,便是朕之甲仗。隋煬帝豈為甲仗不足,以至滅亡?正由仁義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識此心。」

房玄齡是貞觀年間的宰相,他在檢查朝廷的兵器庫後,向唐太宗回報情況。唐太宗對於房玄齡所稱「今天兵器庫中的兵器已經遠超隋朝」,並沒有顯現出太多的欣喜,反而藉機表達了他重視民生,遠超乎戰備之用物──兵器的一得之見:「整修兵器防御敵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們這些臣子要竭盡忠心,努力讓老百姓安居樂業;而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鎧甲兵器。回首既往,隋煬帝難道是因為鎧甲兵器不足,才遭到滅亡的嗎?不,是因為他不修仁義,所以,群臣才會怨恨叛離他的呀,你們可要好好記住。」

唐太宗的這一觀點,不只新鮮,而且極具思想深度。為什麼?因為在很多封建帝王眼裡,強大的軍隊才是國家安全的保障,所以,他們會不惜代價擴充軍隊、添置武器;而唐太宗則從前朝覆亡的教訓中看到,若要國家長治久安,江山永固,那麼,高度重視民生,為他們努力創造一個適宜的生存環境更為重要。

唐太宗在這裡表達的思想,與中國古代具有民本意識的那些思想家「民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思想的一脈相承。而他的思想也落實在他的施政上:在貞觀年間,他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的政策,進而讓整個社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穩定和繁榮。

如在貞觀三年,全國被判處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而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動亂的機率大大降低,社會治理變得相對簡單。那一時期的唐代社會,有「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的讚譽。

另一方面來說,中國的老百姓是非常善良的,只要不是被逼到實在沒有退路的地步,他們是不會為難政府與皇帝。所以,對於「唐太宗們」(指唐太宗的臣子們)來說,其實只要把他們放在適當的位置上,別太過忽視他們,讓他們能夠衣食無憂就可以了。也因此,十分明白這一道理的唐太宗才會說,臣子忠心,百姓安樂,就是「朕之甲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