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評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文/樹兔 |2020.12.31
4472觀看次
字級

文/樹兔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十六個字,四字句並排,典故出自《詩經.小雅.谷風之什.北山》。乍看之下,這樣睥睨一切的氣場,和《詩經》「溫柔敦厚」的特色互相衝突,但條列前後文就不難明白問題何在:「陟彼北山,言採其杞。偕偕士子,朝夕從事。王事靡盬,憂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很明顯,作者是在抱怨勞逸不均,一樣是在天子的土地上,一樣是天子的臣民,為什麼我的責任特別重、付出特別多?《孟子.萬章上》解釋:「勞於王事,而不得養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孟子解《詩》,準矣。

《韓非子.說林上》引用該句,詩句的詮釋已經讓人抓不著頭緒:「溫人之周,周不納客,問之曰:『客耶?』對曰:『主人。』問其巷人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問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謂非客何也?』對曰:『臣少也誦《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則我天子之臣也,豈有為人之臣而又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使出之。」這段故事又稱「溫人之周」,被後世認為是據理力爭的典範,然而這是後世人的誤解。

溫人持論,道出了周天子既然君臨天下,根據《詩經》「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說法,溫人當然是周天子的臣民,絕對不是外人。這套說法強詞奪理,溫人是要替自己開脫。

秦漢帝國制度出現以前,基本上是封建制度。「周」不過就是當時已知文明世界的共主,後世所謂的「古中國」,到東周時期已經失去了共主的威望與實力。戰國時期,你是秦國人、齊國人、楚國人、趙國人、周國人,大家分得更清楚,東周不過是愛面子,明明僅剩下一塊不大的土地,還沉溺在過去的榮光,缺乏變通。

又,西漢司馬相如曾撰寫〈難蜀父老〉一文,清代王文濡點評:「表面雖是難蜀父老,說得堂皇正大,而其諷天子,好大喜功之意,卻以隱約出之,此文之所以名貴也。」指出該文褒中帶貶,一邊持高論講得堂皇正大,另一邊又諷刺天子好大喜功,內容同樣徵引了《詩經》的字句。

節錄《史記》原文:「且《詩》不云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以六合之內,八方之外,浸潯衍溢,懷生之物有不浸潤於澤者,賢君恥之……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遲,繼周氏之絕業,斯乃天子之急務也。百姓雖勞,又惡可以已哉?」

司馬相如專注在「責任」,開始展現出「王道」(實質「霸道」)的思想,強調北討胡人、南伐越人是因為符合這些蠻族的需要,中原上國當然要不辭辛勞,前往異地、遠方,教育這些落後地方的人民。該文可謂高言大論,卻又出現那一句微詞,「百姓雖勞,又惡可以已哉」,意思是:百姓雖然勞苦,又怎麼能妨礙聖上拯救水深火熱的異族。顯然當時的聖上不只想要當一位好皇帝,他還要當異族的皇帝,只是沒有量力度德,徒然增加人民的負擔。

司馬相如該文,一方面滿足士大夫自我道德要求的標準,又不易造成百姓集結怨念、向上發出怒吼。皇帝不傻,當然知道居間的巧妙之處,乾脆讓這個完全不會撼動自身統治權的諷諫傳統延續下去。

整體說來,《韓非子》運用《詩經》還算幽默,只不過後世開始出現朝向表面「王道」、實質「霸道」的詮釋傾向,尚不及司馬相如〈難蜀父老〉褒中帶貶。回歸原點,《詩經》原本是要控訴勞役不均的不公平現象,明顯站在相對下層、弱勢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後世卻「斷章取義」,保留了一個空殼,反倒遺落了精神,徒留形似,豈不哀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