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讓大家確實感受到流年不利的體驗,一個新冠病毒疫情改變了整個世界的人際交流,連帶地重創了全球經濟,更剝奪了超過一百七十九萬人的性命。
從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全世界就陷入了恐慌,當時因為封城、鎖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開始變化,人心的自私沒有因為病毒的警示而改變,中美之間還因為疫情起源地而展開一場甩鍋輿論戰。接著航空業、旅遊業受到嚴重衝擊,連帶影響了周邊產業,一些航空公司宣布倒閉,各國相繼推出紓困措施。到了夏秋之際,疫情稍微好轉,但是政治氛圍並沒有因此緩解。
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讓川普攪亂一池春水。川普不但無力防堵疫情的擴散,反而因為種種隱瞞、詭辯,使得美國成為舉世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甚至最後以自己染疫作為選舉最終的王牌。美中之間的對立,從接續前一年的貿易戰開打之後,雖然幾經談判、協商,但沒有戢止,接下來雙方更進入科技戰、金融戰,甚至軍事演習的準軍事戰,這些沒有煙硝的戰爭都令世人屏息。而川普更因為「美國第一」的短視近利作為,相繼在國際組織間退群,這不但讓國際組織的運作受到影響,也重挫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
經過疫情和川普的攪局,世界局勢已經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局面,全球化的趨勢受到重擊,然而,另一個勢力卻也在這樣的局面下趁勢崛起。中國大陸因為防疫成功,在美國民主體制崩壞下,展現了另一種體制的成功經驗,且在美國相繼退群之下,大陸順利的承接了美國的部分角色,除了大力贊助聯合國、連結非洲國家聯盟,還完成了東協十國加上中、日、韓、澳、紐五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的簽署。世界龍頭的爭霸戰也在庚子年出現了黃金交叉。
而台灣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儘管風波不斷,但整個防疫的績效值得稱道。病例數只有七百九十八,死亡只有七例,不過面對年底的第二波疫情,出現了本土病例,會不會爆發社區感染確實值得疫情中心擔憂。在整個防疫作為上頻頻出現政策上的針鋒相對,從口罩政策、紓困政策、疫苗政策都備受質疑,尤其是為了跟隨美國的腳步,整個防疫作為變成沖著大陸而來。從疫病名稱、小明返鄉、包機回台、陸生返校等,無不採取嚴厲的態度,導致執政黨被稱為雙標黨,甚至連防疫也是以意識形態制定政策。
在親美反中的政策作為下,雖然美國國會相繼制定了許多友台法案,也難得地派出衛生部長和國務次卿訪台,然而台灣卻因此付出慘重的代價,一是兩岸關係進入兵凶戰危的態勢;二是開放美國萊豬進口;三是花大筆納稅人的錢買對防衛我方不實用的軍備武器。這樣大的代價換來的只是美國口惠而無實惠的支持,值得執政者好好思索。
庚子年就圍繞在這些事務上紛擾不堪,而這些問題顯然還沒有結束。萊豬雖然在立法院闖關,明年進口之後問題才開始;兩岸兵凶戰危的情況沒有因為拜登上台而緩解,執政者必須處理;軍購的錢從哪裡來,繼續讓下一代負擔?其實,人民要的只是過好一點的日子,想問辛丑年會轉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