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雞好療癒 失智長輩笑了

 |2020.12.30
2854觀看次
字級
高雄市社會局仁愛之家照顧的老人,和工作人員一起餵雞。圖/楊濡嘉
雞籠上掛著每一隻母雞的名牌,老人家幫寵物雞取的名字各有特色。圖/楊濡嘉
食二糧生活實業社創辦人楊環靜證明蛋雞溫順愛撒嬌,適合結合老人照護。圖/楊濡嘉
老人每天等著收雞蛋。圖/楊濡嘉

【本報高雄訊】養寵物貓狗陪伴老人很常見,但如果是「老人與雞」,這畫面應不易想像得到。國內有從事社福與生態教育者,照顧年長者時結合養寵物蛋雞,效果不錯,老人家重拾笑容。

從幫雞取名開始

有了生活重心

高雄市社會局仁愛之家養護區的走廊入口,有一座木製雞籠,裡面養了六隻蛋雞。雞籠門上掛著每一隻母雞的名牌,娜娜、罔市、阿玉、阿嬌、阿花、咕咕雞,都是養護區老人家為雞取的名字,名牌上註記牠們腳環的顏色,方便辨識。

承接仁愛之家養護區的郭吳麗珠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主任蘇雅論說,養護區老人一百多名,大部分是政府照顧的經濟弱勢老人。八月間,與食二糧生活實業社推動「友雞生活計畫」,在一般活動外,讓老人家養個性溫馴的蛋雞,短短幾個月,老人家的表現讓蘇雅論驚訝。

長期面無表情、有點失智的「阿樹」阿公,捧穀子餵雞,當雞啄食他手中的穀物時,他會專心看著。七十多歲「阿松」每早不到六時就等著收雞蛋,拿著母雞剛下的溫熱雞蛋,小心送交工作人員;問起收了多少雞蛋,無法言語的阿松自豪地比了兩根手指頭。

愛乾淨的八十歲「阿德」阿公負責整理雞糞,每日把雞糞倒進放著廚餘的桶子裡,讓黑水虻把廚餘消化成有機肥;老人專注看著雞吃從桶子小管出來的黑水虻,顯出成就感。

當工作人員把雞放出來散步,七十六歲、行動遲緩的方爺爺會跟著,不讓雞走近小菜園;當工作人員送上菜葉時,他仔細餵食每隻雞,照顧六隻雞一點也不含糊。

「要不要抱抱阿花?」蘇雅論抱起一隻雞放在坐輪椅長者的懷中,老人家起初有點怕,但發現雞很溫馴,慢慢地像抱孩子一樣和雞親近,臉上露出和靄表情。

食二糧生活實業社創辦人楊環靜說,她到澳洲打工遊學時在農場看到雞能下蛋,又能吃雜草、廚餘,回台灣後自己養雞,嘗試將養雞和老人照顧結合,高雄仁愛之家是第一個讓受照顧老人養雞的機構。

楊環靜表示,養雞讓老人家有「被需要」的感受,老人變成了照顧者,餵雞、收雞蛋,有付出也有收穫。她說,蛋雞與老人作伴,老人家感受到雞的溫馴,每天又有雞蛋可吃或賣,日子過得充實。

蛋雞受寵愛撒嬌

大人小孩都愛

蘇雅論說,養雞後,老人家爭著餵雞、收雞蛋,工作人員蒐集雞蛋出售後作為「雞蛋基金」,等集到一定的數量,要邀鄰近的小學生、大學生到養護區一起做蛋糕,讓老人家有機會與年輕人互動,也讓大小朋友看看雞的力量。

食二糧的每隻雞都很受寵,吃本土在地米穀,園內種野菜,角落小水池裡的水芙蓉、園內的桑樹葉、榕樹葉等,都是有助雞隻健康的小點心;消化廚餘的黑水虻帶給雞隻高蛋白質,也製造養分充足的天然肥料,循環供栽種農作、植物。

雞如果食欲不振,會被單獨照顧,吃南瓜、地瓜加穀物攪碎的特製料理,喝現煮的薑茶。楊環靜眼裡每一隻蛋雞都是寶貝,她和家人、夥伴進入雞園,整群雞擠上來撒嬌,她一隻隻抱起來「惜惜」,被抱過的才肯走開。

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蔡孟璋說,不管養貓狗或養雞為伴,在臨床醫學上都屬「寵物治療」的一環,飼養者每天有事情做,較不會胡思亂想,生活上有所寄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