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松居士〈迦諾迦伐蹉尊者〉:紙本、彩墨,112×70cm 圖/雲水堂胡洲嘉提供
文/雲水堂胡洲嘉提供
迦諾迦伐蹉(梵Kanakavatsa)為十八大阿羅漢之第二,又稱嘎納嘎巴薩、那迦跋,與五百阿羅漢共住於北方迦溼彌羅國,為護持正法,饒益有情之聖者。蘇東坡贊曰:「耆年何老?粲然復少。我知其心,佛不妄笑。瞋喜雖幻,笑則非瞋。施此無憂,與無量人。」明代真可贊曰:「形如枯木,忽開面門。須臾之間,眼挂鼻掀。榔栗一條,拳拳握牢。有心無心,筆墨難描。」〔《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羅漢圖讚集》〕
慧松居士所繪迦諾迦伐蹉尊者採自在坐姿,身著通肩袈裟,下襬懸垂底座。右手托塔,代表前世因修護護光佛應世的佛舍利塔而得大福報,得以在佛陀座下修習佛法,終證阿羅漢果位。
作者特別強調面部表情,因為尊者對「喜慶」有獨到的見解,認為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的快樂稱為「喜」;由眼、耳、鼻、口、手而感覺到的快樂稱為「慶」,故世人又稱「喜慶羅漢」。作者的「簡筆畫」風格筆意鬆靈豪放,寥寥數筆便將尊者的肢體語言及表情生動呈現。用墨枯溼相得益彰,格調高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