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翎
「螃蟹能剪斷海草,海膽會翻滾,章魚會噴出墨水,水母會發光,海蛇會搭拱橋,小白魚會做什麼呢?」
飯後,孩子拿著《有自信的小白魚》一字字地讀著,每翻一頁,就介紹一種海底生物的專長。小白魚看著夥伴們各有所長,一直問自己:「那我會做什麼呢?」翻到最後一頁,小白魚終於找到自己的特色:可以向前游、向後游,到處游來游去。
讀完後,女兒煩惱地問我:「媽媽,海裡的生物都好厲害。可是我長得不高,跑得不快,跳得不遠,認的字也不多,又不會騎腳踏車,考試也很少考一百分,更不像小白魚會游泳,怎麼辦?」
下課玩鬼抓人時,大家都不喜歡當「鬼」,只想當「人」,常因此發生爭執,最後不歡而散。然而,女兒玩鬼抓人時,最常當「鬼」,因為她跑得慢。
我問她:「你喜歡當鬼嗎?」孩子竟然開心地猛點頭:「因為可以一直跑來跑去,很好玩!我每次都自願當鬼。」
「如果抓不到人怎麼辦?」
「這很正常啊!抓不到就下節課再抓,同學跑我就追,永遠有得跑,多有趣啊!」
我抱著孩子:「你發現了嗎?你擁有一個最特別的能力,是別人學不來也偷不走的,就是『樂觀』。能正向思考事情,是老天爺送給你最珍貴的禮物,因為你是獨一無二的寶貝。」
孩子所說的那些「條件」──身高、體能、認字、成績,是大人最常拿來比較的項目。不過,我們不曾拿別人和自己的孩子比較,我最常告訴女兒的一句話是:「跟自己比,最棒!」也常帶著孩子去思考,看似倒楣的事情,有沒有什麼幸運之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亮點,不需要跟誰去比較,也不需要特地向誰證明什麼。只要身旁的大人仔細觀察,一定會發現孩子們樸實無華的外表下,深藏著最閃亮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