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眼見袁瓊瓊從〈自己的天空〉一路寫來,那時候對人生沒什麼體會,光羡慕她寫出了一個時代的女性處境。明明一個老套故事,丈夫外頭有了女人,妻子被迫選擇,是小說家的筆意使得小說升了級,她讓筆下的女主角靜敏渾不知覺自己吃了什麼虧著了什麼道,在人人精刮計較的社會,靜敏的傻氣和不堪,簡直喜感,讓人安心,最重要的是,沒有人在這場模擬的「家變」裡受傷。一直要來到現在,看完她最新作品情書系四本終篇《曖昧情書》,我才算懂得〈自己的天空〉作為袁瓊瓊展示自己之於她的小說的啟發性。亦就是,〈自己的天空〉算是小規模的自殘;情書四本,是自殘的總結。
話得從2003、2004年說起。那兩年,袁瓊瓊有大半時間「困」在大陸寫劇本,那種生活型態,一個人住一個人吃一個人閒逛沒啥朋友最愛的孩子都不在身旁,遊魂似的,完全是八○年代她和「前夫」管管婚姻生變那段光景。她婚結得早,〈自己的天空〉之前,她有丈夫有孩子有規律的生活,套句她自己的話,表面上是個「愛情成功者」。1980年她寫了〈自己的天空〉遽然成名,婚姻卻接踵破滅。現實中的袁瓊瓊從長久被約束的世界裡掙脫出來尋找自我,至少感情上她是從〈自己的天空〉開始懂得,即使新生活使得她身心都越發無法安頓下來,她仍到處撞,像個青春期女孩,其時,袁瓊瓊已經三十出頭。全新的袁瓊瓊,包括得開始養活自己,她由一名到處看得到的家庭主婦,一頭栽進花花世界影藝圈當起編劇,不能說不是台灣奇蹟。正碰上台灣影視起飛的黃金年代,她是作家又會寫劇本,所以處處被伺候著,製作人怕找不到她,乾脆租房子給她住請人照顧吃穿及專人盯進度,就這樣她還有餘裕談了一場傷筋動骨流血流淚沒死也脫層皮的感情,不知喜劇還是悲劇,血淚情人終成眷侶。〈自己的天空〉惹出這麼大的禍,稱得上「自己的天空效應」了。疏於創作的袁瓊瓊,卻在二○○六年年底至今一口氣出版了四本情書,端賴二十多年的情感生變,二○○三那兩年大陸「打工」期間,她困在大陸期間,最重要的活動是跟「前男人」MSN、電話、視訊、email……,一切依附網路程式運作,在我看來,同樣是模擬狀態。她從大陸回來,平常人們挽救情感是見機行事,多少有個計畫手法,袁瓊瓊不,(這也不是我掰的,是她書裡寫的。)她「做」,稱之為折騰也好,瞎搞也好,總之,關係越弄越混亂(她說:這是我性情裡惡質的成分。)挽救情感行動相反的那個部分的袁瓊瓊也有明白的時候,她坦承:「安全感這事會讓我非常不安。」我有時覺得這種狀況之恐怖就像阿拉丁神燈裡的巨人,塞不回去了。
兩人關係結束後,她還是得謀生,仍寫劇本。當她再度重回中國,網路世界接受了她,她上網找一切替代品,主要是情感,她仍然想在那個模擬世界裡,找一個伴。她甚至還來不及好好悲慟,便帶傷上場「做」愛情(當然也還有別的),弔詭的是,過去的情感駝著現在的情感,卻共同經營出一幅屏風四季故事,第一部《孤單情書》展開時,簡直是對所有作家的考驗,那麼誠實,那麼開放心靈,那麼勇於挖掘運用材料,同時,那麼大膽以及痛苦,自殘,冷到像冬天;《繾綣情書》是春天,《冰火情書》是夏天,這本《曖昧情書》,秋水長天的岸邊一直後退,露出較大的天空線,形成舒服的秋季,講孩子講朋友劇情那些比較「正常」的人間事,我彷彿聽見袁瓊瓊在說:我的退卻也是如此,不是因為愛不愛,只是因為明白。
袁瓊瓊,最多就是這樣了,拿著刀朝自己剮刨刮,相信我,這已經是自殘的極致了(雖然我明白你的潛力),你沒剩多少血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