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可說是和「家禽」一起長大的,但如今的孩子,幾乎很少知道什麼是家禽了。
圖/鄭清和
文/鄭清和
小時候,可說是和「家禽」一起長大的,但如今的孩子,幾乎很少知道什麼是家禽了。
記得當時媽媽很善於飼養家禽,經過她細心調養關懷照顧的雞、鴨、鵝、火雞、兔子,每隻都身強體壯,精神飽滿。「雄雞一鳴天下白」也成為我童年早晨被喚醒的生活模式,至今記憶仍很深刻。
隨著都市化,加上搬家又搬家,鬧鐘逐漸取代雞啼,至少有10年以上,未再見過母雞帶小雞的溫馨畫面,連雞的影子也沒再見過,時空環境變化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上個月,我和同里65歲以上鄉親父老兄弟姐妹,由里長帶團,前往高雄大樹龍目社區參觀訪問。遊覽車才剛到活動中心前面廣場,我在車上就發現這隻雞,在其主人住家圍牆外來回走動。
見獵心喜,下車後迫不及待衝過去,小心翼翼跟隨在牠身旁。牠誤會我似乎不懷好意,加快腳步走進屋內。好在我眼明手快,前後共按下3次照相機快門,就屬這一張距離最近,體積最大,也最能代表牠雄壯威武形象。
這畫面,也勾起我對媽媽與往日情懷的思念,該記一支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