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昨天公布抽驗二十件嬰幼兒米製副食品,四件重金屬鎘含量超標。圖/消基會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消基會昨天公布抽驗二十件嬰幼兒米製副食品,四件重金屬鎘含量超標。農委會表示,就原料稻米來說,是符合重金屬限值標準,但是做成嬰幼兒食品不符合,要等待衛福部提供產品原料來源,才能進一步追查上游,若有農田汙染疑慮,農糧署會進一步追查。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公布,在雙北市購買二十件嬰幼兒米製副食品,有四件驗出重金屬鎘含量零點○五至零點三ppm,超過限量的零點○四ppm,依據衛福部「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相關規定,最多超標近七倍。
農委會農糧署糧食產業組長林傳琦指出,從原物料食米(白米)的角度看,消基會驗出來的是零點○五至零點三ppm,對比衛福部的食米鎘含量標準零點四沒問題、是合格的;但是做成嬰幼兒副食品後,依據衛福部「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規定,嬰幼兒穀物類輔助食品及嬰幼兒副食品中鎘的限量零點○四ppm,則不符合。
他說,農委會能做的是地上物(作物)檢測,但是做成嬰幼兒米製副食品的原物料(食米/白米),衛福部沒有針對嬰幼兒公告鎘含量的限量標準,所以沒辦法做檢測。
媒體詢問,現況沒有嬰幼兒的食米鎘含量限量檢測標準,是否會建議業者先改用有機米製作,以確保食安?林傳琦說:「從我的角度看,用有機米做嬰幼兒副食品最好,畢竟有機米不會用化學肥料、農藥,土壤、水都有檢測標準確認安全性。」
關於原料產地的環境檢測,他補充,農糧署農業資材組每年都會配合環保署監測重金屬汙染的高風險區,土壤、水檢測若超標會公告,並進行長期整治,但是目前並不清楚消基會檢測出鎘超標的四件嬰幼兒米製副食品原料產地在哪。
農糧署農業資材組長黃俊欽說明,正在等待衛福部提供產地資料。
關於例行檢測,他說,今年抽查五百八十九件,僅有五件農田鎘汙染超標,約有零點五公頃農田被剷除;已經與衛福部聯繫,等待衛福部追查這次超標產品的原料上游,若有農田汙染疑慮,農糧署會進一步追查。
此外,外界憂心糧價可能上漲,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天表示,因為有一定數量的公糧庫存,未來八到九個月不用擔心。目前雲林、彰化、南投地區明年的一期稻作可以如期播種,台中以北地區是否停灌則會在本月下旬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