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郅忻立志寫作,為台灣填補藝術文化史的空缺。圖 / 張郅忻提供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一次返鄉祭拜已故父親,作家張郅忻因緣開啟撰寫家族名人張采香的故事,也受到二○二○第十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專案」肯定。
從小,張郅忻不只一次聽阿公提起,家族有位騎白驢、擅長書畫的祖先「十足先生」,十足先生張采香的大名在家族間流傳,印象最深的就是祠堂內掛著的四幅梅、蘭、竹、菊水墨。
張采香與弟弟張七郎是張郅忻客家莊祖上的名人,張采香以水墨作品傳世,張七郎則因二二八事件受難,但前者的紀錄僅止隻字片語。一年多前父親過世,張郅忻四姐妹返鄉,族長無意間提到張采香,喚醒她的記憶,有了寫作計畫。
隨著對祖先的了解,張郅忻說:「張采香很有個性,有著文人風骨,出生於清朝,歷經晚清、日本時代和國民政府來台三個政權,又由於父親與傳教士馬偕相識,成為客家庄第一批推廣基督教的人,他的見聞與世界觀都值得發掘。」
評審履彊試讀張郅忻的長篇小說後讚歎他從個人、家族的小我,寫到客家人文風情以至社會、政治的時代變遷,融合東西文化的衝擊、磨合,既有歷史的宏觀又有小說可親、可讀的張力,是十分難得之作,以張采香家族史映照台灣客家族群的發展,填補藝術文化史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