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化療新解方 國衛院:可多活11.4個月 |2020.11.30 語音朗讀 168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國衛院歷時4年研究,找出適合台灣人的胰臟癌化療複方,讓存活期能延長11.4個月。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發生率不高但死亡率高達9成,且初期症狀不明顯,一旦確診通常已經是轉移性疾病或晚期,難以開刀治療,依現有化療不是效果差就是副作用強,患者平均僅能存活3至6個月,國家衛生研究院今(30)日宣布,花4年找出適合台灣人的化療複方,腫瘤可縮小30%,存活期更延長至近1年。奪走賈伯斯、帕華洛帝等許多名人寶貴性命的胰臟癌,早期可能沒有任何不舒服,直到腫瘤很大,才出現腹痛、胃口差等症狀,診斷時近80%至85%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疾病,全身性化學治療為主要治療方式,患者5年存活率低於5%,去年奪走近2500條人命。示意圖。圖/Pexels參與研究的國衛院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姜乃榕表示,由於胰臟癌患者確診時都無法單以開刀治療,全身性化學治療是第一線標準治療,但因化療會帶來較高的血液毒素,導致嗜中性白血球、血小板低下,在亞洲病人身上尤其明顯。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柯俊說:「病人接受化療後,除了有掉髮等副作用,免疫力也會大幅降低,碰到一點點病菌就可能造成嚴重感染,死亡風險大增,若為了減少副作用而降低劑量,又可能影響治療效果。」示意圖。圖/Pexels為了增加療效、降低副作用,各國紛紛從現有胰臟癌化療藥物中尋求更有效的藥物組合,國衛院2012年起也展開相關研究,歷時4年找出一種名為SLOG的化療複方,可大幅降低血液毒性以及腸胃道副作用。國衛院近年和成大醫院、林口長庚醫院進行臨床試驗,收案73名轉移性胰臟癌病人,發現腫瘤平均縮小30%以上,無惡化存活期從傳統藥物的3到6個月延長1倍,長達將近11.4個月。目前這項藥物組合已獲多家醫院醫師使用,研究成果也發表在知名期刊「歐洲癌症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示意圖。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疫情嚴峻」韓國防疫升級 軍隊禁止休假外出 下一篇文章 逼車問題嚴重 交通部研議加重罰鍰增刑責 熱門新聞 01【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6【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2025.06.2807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85月為佛教傳統文化月 加拿大密市宣布2025.06.2809新義工發心服務 佛光緣美術館授證 2025.06.2810新北市府宗教諮詢委員 金光明寺獲聘2025.06.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服役逾半世紀 F-5E/F戰機除役北市電動公車 共享充電場域啟用大岡艦、永陽艦 功成身退防空避難 內政部指引出爐賴:大罷免 為恢復國家秩序綠挺大罷免 藍白批走向獨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