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西社區開辦公益食堂,目前提供近七十名長輩免費用餐。圖╱王安邦提供
在山區種植二公頃多葛鬱金的楠西社區,發展葛鬱金產業的盈餘補貼長輩餐費。圖╱王安邦提供
【本報台南訊】葛鬱金在被稱為「白堊地」的青灰岩地質就可種植,是早年山區貧家食物,台南左鎮岡林國小因學生數流失嚴重,多年前廢校後由社區認養。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台南市文化局、左鎮區公所、左鎮公館社區共同協力,重新利用廢校岡林國小教室打造「葛鬱金故事館」。
地方稱為「粉薯」的葛鬱金是老祖先的寶,用來清暑解熱,以前山上每戶人家都有種,因生活貧脊會挖來生吃,或放在柴火中像烤地瓜一樣;主要是做成葛鬱金粉,先剝膜後,再擠出汁液,接著洗粉、沉殿再曝晒,過程費工,因當地人口老化、年輕人不做,逐漸消失中。地方重新推廣葛鬱金產業,十年間從傳統洗粉製粉、開發葛鬱金麵,產官學社合作,研發面膜等,希望透過故事館讓更多人認識祖先智慧及青銀共創的「銀髮經濟」。
台南市楠西社區發展協會發展「葛鬱金」產業動機很獨特,理事長王安邦為籌措社區長輩公益食堂共餐經費,想到老祖先的葛鬱金適合山區種植,承租二公頃地,還研發處理機器,投資開發葛鬱金粉、膳食纖維粉及葛鬱金好飲隨身包,公益食堂周一至周五供餐,已有七十位長者免費用餐,他把產品取名「憫心樂活」,努力要把產業做起來用盈餘照顧老弱。
王安邦五年前接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就設定打造「快樂老人村」目標,開辦公益食堂, 因老人家多很節儉,如果收錢就不願意來吃,所以決定不收費。一開始自掏腰包,但一個月食材就要六萬多元,後來開始寫計畫爭取補助,訓練義工當講師,把講師費做食堂費用,經營得很辛苦,於是想到「應該發展產業賺錢」。
二年來,為發展葛鬱金產業,王安邦投資近四百萬元,租地、租廠房、種植葛鬱金,研發機器清洗、剝皮、榨汁到沉澱等,主要是研發及打造機器投入最多,也缺少經驗,產品上市後,很多人表示沒吃過也沒聽過葛鬱金。
王安邦今年再推出葛鬱金好飲隨身包,以葛鬱金粉加黑糖,每天早餐沖泡一包飲用,市場反應不錯,但目前都靠參訪、銷售有限,希望能打開更多通路,早日有盈餘補貼長輩餐費及照顧弱勢,還提供有興趣者上臉書搜尋「憫心樂活志業」相關訊息。
左鎮返鄉青年賴政達表示,故事館內展示葛鬱金與左鎮在地的連結,以及這幾年致力發展的方向,從栽種、洗粉、到葛鬱金粉、葛鬱金麵到面膜,今年新開發用渣做成輕青霜等產品的發展,日後會開放供遊客參觀,假日則展售葛鬱金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