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 你好,我叫……圖/BOB
「您好,我是陳教授介紹來應徵的,我叫……」
「嘖,老陳又介紹人來啦!妳到那邊沙發先坐一下。」圖/BOB
文/黃詠翔(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普作家)
叩叩~
「請進。」
「您好,我是陳教授介紹來應徵的,我叫……」
「嘖,老陳又介紹人來啦!妳到那邊沙發先坐一下。」一位叼著胡蘿蔔棒、正埋頭寫著東西的大叔插了話。
過了尷尬的10來分鐘,大叔碰一聲坐在沙發上,並遞了張草稿說道:「這是本所之後的服務內容,妳看一下,有什麼問題待會兒提出來。」只見草稿上面寫著:
「本事務所主要調查『習慣』的大小事。從最基本人類是如何建立習慣?簡單來說,是由三個要件組成:重複練習、酬賞以及情境。
對於這三個部分會跟各位客戶一一詳細說明。習慣形成的過程又是如何展現在行為上?這方面就會將大腦自我劃分成兩個區塊來處理:意識自我與非意識自我,兩種自我各自在習慣的建立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再者,既然牽扯到腦中意識與非意識,習慣是否有專門的神經機制呢?這方面我們亦有跟特約的神經科學家與心理學者進行合作,能夠讓大家清楚了解習慣在腦中的運作與神經機制。
想要更近一步地委託我們,以求了解習慣的『應用層面』也是沒問題!例如,如何建立好習慣(如運動、讀書與良好飲食等習慣)?如何戒掉壞習慣?若是長期合作的客戶,我們亦可將『習慣』視為一種審視各種議題的思惟工具,像是如何借用習慣的科學知識來看待『創意』、『幸福感』?乃至於教育相關之議題,也能根據『習慣』來加以詮釋與分析。」
「怎樣,很棒吧?」大叔得意地問。
「好是好,但……」大叔看我面有難色,說道:「沒關係,儘管說出妳的意見!」
「好的。」我喬了一下眼鏡:「是這樣的,您所提到的習慣,是我們每個人所知道的那種習慣嗎?還是有什麼別的意思?在這之前您是不是得定義或規範一下您這裡所謂的習慣為何?以及假設我是客人,會納悶我為何需要了解習慣這件事,這不就是稀鬆平常的事嗎?所以應該得跟潛在客戶宣傳了解習慣的重要性。」
「嘖。」大叔皺緊眉頭,手指從嘴上抽出胡蘿蔔棒把玩著,陷入沉思。
「我是不是說得太過火了?」緊張之餘,手不禁又喬了一下滑落的眼鏡,正當我這麼想的時候。
「很好,妳入取了!」大叔隨即起身,「妳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好好調查妳剛剛提出的問題『習慣的定義』,還有找一下習慣行為占我們全部行為的多少比例?至於重要性嘛,等我們找出定義,重要性就會慢慢浮現。」
「好是好,但我還不知道怎麼稱呼您,以及我還沒說我叫什麼名字。」
「這不重要,隨妳怎麼叫,然後……」大叔又想了一會「艾蜜莉,妳就叫艾蜜莉吧!」
這下我更糊塗了,心想我又不是來應徵時尚雜誌助理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