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爺灣摩崖造像 淹沒36年見天日

 |2020.11.25
2225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多年淹沒在中國大陸北京延慶區白河堡水庫中,「白河佛爺灣摩崖造像」因此被披上一層神祕面紗。近日,隨著水庫水位降低,三座連排摩崖石刻漸漸露出水面。這是白河堡水庫蓄水三十六年以來,佛爺灣摩崖造像首次「現身」,當地文物部門根據石刻像的服飾、雕刻風格初步推斷,石刻可能為元明時期的作品。

《北青報》報導,在一個被當地人稱作「佛爺灣」的地方,水邊的粗粒花崗岩峭壁上,呈現了三座連排佛像,每座高約一點五公尺、寬約一公尺,左邊和中間佛像的輪廓已經模糊,最右邊的佛像可清晰看出身形和姿態,其像雙耳垂肩、短頸,身著通肩大衣,雙手交於腹前,陰線勾勒衣褶,下承蓮花寶座,背後有浮雕的頭光和背光。佛像上方的石壁上,不規則分布著圓形或方形的鑿孔,可以看出曾有人工修飾。

元代尚佛 禦道多刻佛像

「石刻所在的崖壁,位於明代一座叫做靖安堡的城堡附近。在遼、金、元三代,這裡曾是禦道的一段,叫做『黑谷路』。元代尚佛,因此禦道兩側有不少佛像石刻。」延慶區文管所副所長於海寬指出,石刻從佛像的服飾、雕刻風格初步判斷為元明時期,具體的還需要對照旁邊的字跡進行研究。右側石像上端的斧鑿痕中,刻有「石匠」二字;佛像左下方刻字較模糊,能辨識出「安、馬」兩個字。

摩崖造像如何成為「水下文物」?一九八三年竣工的白河堡水庫,是白河引水的重要工程,隔年開始蓄水,造像因此被淹沒。水庫工作人員魯冰玉表示,今年十月一日前後,水庫開始向下游輸水,石佛因此重見天日,「我在這裡工作了二十年,常聽當地老人家說起『佛爺灣』,但這是我頭一次親眼見到這組石像」。

白河堡水庫豐水期蓄水量達六千多萬立方公尺,目前水庫中持續向下游輸水,水量已不足一千萬立方公尺,水位下降十六公尺,這也是石刻再現原因,同時也引起延慶區文物管理所的關注。

輸水一年 造像限時露面

於海寬表示,他的同學在白河堡水庫工作,十月中旬發給他石像照片,便隨即前往現場查看,發現這正是延慶區隱沒多年的普查登記文物—— 白河佛爺灣摩崖造像。於海寬在延慶從事文物工作十四年,直到今年才真正看見造像。

延慶區文物所的檔案中,存有一九八四年石刻還未入水的照片。歷經三十多年,浮雕的立體感發生了一定程度變化。於海寬解釋說,從目前的狀況看,水流對於摩崖造像的影響和空氣流動差不多,好在白河堡水庫的水流比較緩和,對石像衝擊較小。

於海寬透露,白河堡水庫輸水預計會持續一年,意味石刻恐在兩年後會再度入水。他們將請石刻文物專家,對這組石像的斷代、保護措施做進一步論證,以求將石刻更好地保護、留存。同時,白河堡水庫已派員加強巡視,並將配合文物做好相關保護工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