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新加坡模式」中的「柔性力量」──半世紀前郭振羽教授做了對的選擇

文╱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2020.11.18
3389觀看次
字級
如果「性格」決定成敗,那麼「選擇」更決定國家及個人的命運。

文╱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如果「性格」決定成敗,那麼「選擇」更決定國家及個人的命運。

新加坡人民選擇了「對的」李光耀為領導人;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新加坡;新加坡大學選擇了「對的」教授郭振羽來執教,郭教授也選擇了對的學府來奉獻。「正確」的選擇產生了彼此持久的雙贏。

這篇短文敘述這段半世紀一位學者與社會進步相得益彰的歷程。讀完郭教授新著《杏壇聽雨:郭振羽學術隨筆》(新加坡八方文化出版,2020年10月)後,覺得可以把新加坡引進國際人才產生的無形價值,做為論述「新加坡模式」中一個關鍵要素。

(一)新加坡迎來了社會學家郭振羽

新加坡自1965年建國以來,因為吸引到一批又一批的海外人才──特別是指受過嚴格西方社會領域的大學教授,有些是短期訪問,有些是長期留下奉獻,變成了新加坡學術界不可缺的新生力軍。他們變成了東西方學術文化的橋樑角色,樹立了學術進步、獨立思考的示範功效,更進而擴散了「隱性力量」(Soft Power)的持續貢獻。此處「隱性力量」是指相當於大家熟悉的「軟實力」。

1973年新加坡大學聘請到了一位在威斯康辛大學社會系任教的年輕教授郭振羽。這是雙方雙贏的開始。

(二)創設了5個新事業

郭教授在70年代變成了新加坡第一代社會學家的梯隊,積極開拓萌芽中的社會學。經過近二十年的教學與研究所建立的聲譽,振羽在1990年受邀投入學術行政,負起了先後在新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亞洲傳播學刊、新躍大學五個職位上創系、創院、創刊及開創學術中心的開拓工程,每個職位上都有傑出表現,宛如創辦了五個新事業。

因此37年奉獻於新加坡社會後,2010年郭教授退休時獲頒南大「終身榮譽教授」榮銜,當然是實至名歸。

郭教授的貢獻不僅是學術理論的引介(中英文的專著就有30多種),更是大學系所中心的建立;不僅是言教,更是身教。綜合地說:郭教授展現了社會學家的觀察力,傳播學者的說服力,又掌握了社會脈動中的獨立思考力與融合凝聚力,這是一種罕有的IQ與EQ的結合。受益於門下的學子以及看過他論文及聽過他演講的,何止萬千。這股無形的社會收益,是不能低估的。

哈佛奈伊教授(Joseph Nye)倡導的「隱性力量」,在新加坡做了最恰切的示範。因此「新加坡模式」是反映出了政治領袖所建立的「硬實力」與各種人才所形成的「軟實力」,兩者產生了相加相乘的綜效。

新加坡與台灣相距甚近,因此40餘年來我們甚多交往,尤其1986年與政大新聞系校友王力行、張作錦創辦《遠見》雜誌後,他常接受撰稿;自己在台灣受邀主辦跨國界的「星雲真善美傳播獎」時,他擔任海外評審。7年來3位傑出新加坡傳媒人林任君、郭振羽、李慧玲都獲得傳播獎的最高榮譽。

(三)「新加坡模式」的觀察

近10年來,回到曾生活過40年的美國,就感覺到它國力的衰落;去大陸,就感覺到普遍有「中國人站起來」的驕傲;去新加坡,就感覺到這個現代化之島放射出來強烈的自信與些許自謙。

只要出訪回台,就對80年代四小龍之首的台灣,未能抓住時機,陷入了「中等所得國家陷阱」,感到惋惜。

李光耀資政常常提醒台灣友人:「很多國家羨慕台灣的地理位置與大陸共有的語言、文字及文化。」

如果當台灣決心擺脫鎖國心態,要「根留台灣、連接亞太、佈局全球」,那麼新加坡官方謙稱的「實驗」就提供了一個範例。

這個面積僅有648平方公里的「淡馬錫」(古稱),有多元族群(華人占7成4,其次為馬來人與印度人),有4種官方語言(以英語及華語為主),但缺少資源(包括缺少人才與水源)。但是新加坡被評為是「全球化指數」最高的國家,「生活素質指數」、「全球金融中心」也名列前茅。多年來國際競爭力排名全球均在前3名。在全球高等教育排名中,新加坡大學、南洋理工大學與新加坡管理大學其中之不少科系,都出現在頂尖的排序中。

(四)「可被利用的地方」

郭教授在新加坡的成就,使我多年來一直孕育腦海中的一個假設終於成形。那就是「新加坡模式」的成功必須要凸顯一項:它以高薪及工作挑戰性,它以現代化機制及優良的生活環境,延攬到了全球人才,使新加坡變成一個「可被利用的地方」。新加坡總理年薪高達161萬美元,全球最高;台灣約20萬2千美元。

去年6月在新加坡與吳作棟前總理聚晤。他說:「我們新加坡時時刻刻都在想:我們能為世界做什麼?為什麼他們要來新加坡?來這裡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可以吸引他們?」歸納起來,新加坡有什麼「可被利用的地方」?

在法治、安全、效率等的國際認證下,新加坡的機場、港口、金融機構等等,都變成了處處可「被利用」、「被使用」、「被運用」、「被借用」的地方。

(五)雙方的幸運

這位跨越東西文化,兼容並包的社會學家、傳播學者及高等學府中卓越的行政首長,終於出版了《杏壇聽雨:郭振羽學術隨筆》。

本書共有5輯,每一輯的文章,每一個任務的挑戰,我為來到新加坡的老友感到慶幸。新加坡提供了專業發展所需的機會、土壤、經費及英語與華語的大環境。從短期任教的學者,變成了融入當地主流社會的一份子。「他鄉」不再是「異鄉」。振羽夫婦從西方飛來,迅速地在東方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這真是全球化時代開放社會與人才流動,所創造出雙方的幸運與雙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