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颱風侵襲菲律賓,黎剎省房屋受損嚴重。圖/新華社
菲律賓海巡署人員在北部卡加延谷,用塑膠桶救援嬰兒。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颶風「約塔」(Iota)十六日登陸尼加拉瓜,帶來災難性風雨;颱風「梵高」(Vamco)本月在菲律賓奪走至少六十七命。日本團隊研究發現,地球暖化造成海面水溫升高,使颶風登陸後變得不易減弱,颱風也可能對內陸地區帶來更大威脅。
最大等級的五級颶風約塔十六日在尼加拉瓜的加勒比海沿岸登陸;中美洲和墨西哥南部兩周前剛遭另一個颶風「伊塔」(Eta)肆虐,數十人喪生,成千上萬個家庭的農作物化為烏有,許多城鎮的洪水仍未退。
從巴拿馬到瓜地馬拉的各國政府,憂心約塔帶來類似破壞,早在颶風報到前就撤離山坡地、火山邊、近水區域民眾。世界糧食計畫署表示,受伊塔襲擊後,數百萬人正迫切需要糧食。
今年颶風季堪稱史上最旺盛,加上新冠病毒引發的經濟危機,讓中美洲遭受雙重打擊。專家警告,日加嚴峻的困境,恐推升飢餓人口,促使該區更多人走上移民路。
日本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教授查克拉博蒂(Pinaki. Chakraborty)的研究團隊,分析一九六七年到二○一八年約五十年間,登陸北美的七十一個颶風威力變化;據電腦模擬計算得知,海面水溫愈高,颶風愈容易維持威力。
研究顯示,颶風最大風速減弱到登陸時約四成所花時間,五十年前平均約十七小時,但現在要花約三十三小時。雖然這種傾向每年都有不同,但與北大西洋海面水溫升高的趨勢幾乎一致。
團隊得出結論,在地球暖化造成海面水溫上升的情況下,大氣更加潮溼,讓颶風的威力不容易減弱。研究成果刊載在科學期刊《自然》。
查克拉博蒂說,颱風跟颶風的結構相同,颱風同樣受地球暖化影響,未來不只對沿海地區造成威脅,也可能對內陸地區帶來更嚴重災害。
菲律賓國家災害管理機關十五日表示,颱風梵高在菲律賓造成的死亡人數增至六十七人。
梵高是今年襲擊菲律賓的第二十一個颱風,十一日襲捲呂宋島,導致首都馬尼拉某些區域出現多年來最嚴重水患。在這幾天前,今年全球最強颱風「天鵝」(Goni)才剛為呂宋島南部省分帶來豪雨,致數十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