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訓無節制傷膝蓋 關節炎恐提早上身

 |2020.11.10
1146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再撐一組五十公斤槓鈴深蹲。」三十六歲的史蒂芬(化名)即使有點腿軟,但仍追求「力竭」,短短兩個月內靠著重訓加有氧,體重從九十公斤降至八十二公斤,只要提到訓練,總讓他津津樂道。

不過,日前他挑戰一天內三小時重訓,隔天膝蓋出現「咔啦咔啦」聲,連續一周無法順利下樓梯,就診才發現過度訓練,膝蓋軟骨磨損退化。

高雄長庚醫院骨科部關節重建科教授李炫昇表示,重訓導致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提前報到,過去每年僅有零星個案,近年健身風氣盛行,相信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趨勢愈來愈嚴重。

膝關節長期受力

骨頭磨損易變形

退化性關節炎是指膝關節在長期受力下,導致膝蓋軟骨磨損、退化,少了軟骨緩衝,骨頭與骨頭之間磨損,恐形成骨刺、關節變形等,過度運動是原因之一。

李炫昇表示,但過度運動後遺症多。膝關節由遠端股骨、近端脛骨、髕骨、關節軟骨、半月軟骨、內外側副韌帶、前後十字韌帶、髕骨韌帶、肌肉、肌腱組合而成。以負重訓練而言,最常傷害的就是膝關節周邊肌肉、肌腱、關節軟骨以及半月軟骨,姿勢不正確、過度使用易造成膝關節傷害。

李炫昇說,運動時膝蓋施力與受力要呈現垂直狀態,此時才會呈現正向壓力;舉例而言,騎腳踏車時,椅墊必須要調整高度,踩下踏板時,腳與踏板必須垂直,有些選手站著騎腳踏車,對於膝蓋都是負擔。

同理,深蹲或其他需要用到膝蓋力量的負重訓練,姿勢一旦不正確,力量擺錯地方,膝蓋反而承受更高的剪力(Shear),膝蓋在旋轉時就會增加軟骨的耗損機率。另外,即使姿勢正確,但連續運動的時間過長,也會增加膝蓋的負擔,許多極限運動的選手,運動生命都不長,與此有絕對的關係。

藥物僅改善疼痛

無法使軟骨復原

李炫昇表示,不少民眾健身有錯誤觀念,認為重訓完一定要全身痠痛,才表示運動到位,事實上,正確重訓後,即使身體痠痛不適,也能在一天內消失,當痠痛超過二到三天,就可能是姿勢不正確或是過度運動導致。

一旦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現行的醫學僅能暫時延緩或改善疼痛,如施打玻尿酸或是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PRP)。李炫昇表示,不少民眾會以為施打PRP能讓膝軟骨回春,其實PRP只能幫助受傷肌肉韌帶組織復原,換言之,僅有改善疼痛的效果。

無論是玻尿酸或是PRP,甚至是幹細胞治療,都沒有辦法讓軟骨復原,也無法透過施打這些藥物,取代膝蓋置換手術。

運動護膝5招

1.運動前暖身至少10分鐘

2.記錄運動後痠痛維持時間(應低於1天內)

3.抬腿訓練股四頭肌

4.跑、蹲訓練時,膝蓋抬升高度與腳尖垂直

5.體重過重先控制飲食減重,再接受訓練

註:重訓時超過能力,「力竭」就是負擔,不應勉強。

資料來源/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

高雄長庚骨科部關節重建科教授李炫昇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