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聯英(左2)祖孫四代出遊享天倫。圖/陳佩平
文/陳佩平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感恩行善要即時。
我的外婆周聯英老菩薩,生於清末民國前的廣州,父親經商事業有成,家境富裕。自幼受良好庭訓,舉止端莊、勤奮樸實。她多才多藝,好善樂施,秀外慧中,是位令人稱羨的大美人。
因戰亂隨軍攜家帶眷撤退來台,劫後餘生更加珍惜生命。大姊曾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在乘坐逃難軍艦中,我得了會傳染人的怪病,滿船人心惶惶的同舟人,異口同聲要將我推落大海以杜後患。外婆含淚緊緊抱住我,勇敢大聲呼喊:連我一起推落海吧!
體弱多病的我,從小就在外婆愛心呵護下慢慢長大的。在出閣前一直與外婆同床共眠,睡時總是把外婆當抱枕般,放肆的抱著摟著,然後安然愉悅的進入夢鄉。想起來好甜蜜也很不應該。
記得初為人母,有次襁褓中的長子鼻子不通,不停喘息很不舒服,我束手無策呆住了,外婆見狀二話不說,一把抱住嬰兒,用口直接吸鼻子(鼻涕),見曾外孫呼吸順暢舒服了,外婆也開心笑了﹗身為母親的我看在眼裡,自慚做不到而感羞愧。外婆永遠在我身旁守護著我、鼓勵著我,陪伴著我平安成長茁壯。緣深恩重,永難忘懷﹗
一九九一年元月驚聞外婆往生噩耗,立刻飛奔回台中娘家奔喪。凝視心愛的外婆平躺在病床上,頰窩還留著幾滴淚痕。我知道她臨終時仍不捨我們——親愛的家人。剎那間我真實體驗到生離死別之苦,更深深的嘗到什麼叫做椎心之痛……
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忽略表達對身邊有緣親人的愛與感恩,因為太容易得到,而視為理所當然,於是淡化了「惜緣與感恩」這人生大事。一但緣盡,想報恩償情,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