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 不說減輕身體痛苦 而是輕減心理憂患 讀平路《間隙》

文/賴芳玉(律師、作家) |2020.11.01
3064觀看次
字級
「間隙,寫給受折磨的你」。圖/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提供

文/賴芳玉(律師、作家)

「間隙,寫給受折磨的你」。

第一頁斗大的字,就讓我哆嗦地翻閱書稿,只因我有個被醫療監控的身體。正是疾病王國與健康王國的分歧者,審判時間很長,沒有辯護人,孤身站在被告席上,一庭接著一庭的開著,苦不堪言。然而望著坐在旁聽席,揣著擔憂卻要演出安好的伴侶,我也只能跟著佯裝無所謂,不過偶爾不成功,任由皮膚的毛細孔抖出些許惶恐和無助。

沒有人教我們怎麼面對疾病,只能土法煉鋼,身為分歧者的我,苦思也苦笑著。

「身體出現狀況,病了,可有輕減憂患的特效藥?」平路不說減輕身體痛苦,而是輕減心理「憂患」,我幾乎觸摸到她輕柔的慈悲,因為那是我說不出的脆弱。

她繼而溫柔地書寫著,「有的有的……」,有本書《該怎麼生病》,一位罹有罕見疾病的法律系教授托妮.伯恩哈德的作品,這位作者用天氣作譬喻。

然後她引用佩瑪.丘卓的話:「你是天空,其他一切事物只是天氣。」又摘錄小說家道格拉斯.亞當的文字:「不要想修改天氣,只能在其中過日子。」

我憶起每每躺在地上做瑜伽大休息時,偷偷瞇眼凝望窗外綠意,襯著湛藍天空、透著陽光的璀璨,耳畔傳來瑜伽老師的叮嚀:「讓念頭像白雲,來來去去,看著她來,看著她走,別給她重量……」多有哲思的話語,我總接著想,念頭給了重量,雨就滂沱下起來了吧,而大部分的時間,天空依然蔚藍,我卻被淋成落湯雞。

《間隙》書中援用宗薩欽哲的「出離心」,提醒:「你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你最需要出離的對象」、「它往往是你最不希望出離和最難出離的東西,但你還是要出離」。

是了,執念過深,行走間都是泥淖,該如何修得「出離心」?此時我似是聽見聖嚴法師問:「你的般若呢?」般若意指智慧。

記得前些時候,我開立一個音頻Podcast,邀訪一位研習宗教人文及生死學的心理師,他說禪七後得到一個很深刻的體悟:「太熱烈地活著,到最後會被證明是一件愚蠢的事」、「當活著對你來說是一件事,死亡才開始對你產生威脅」,這兩句話震得我碎了聲音,失語般地遲遲無法回應。

我總想活著是還有很多未竟的事、未完成的夢想,前年一位才女作家驟逝,她的朋友提到才女作家曾說:「我不想死,我要活下去,我還年輕。」我想當下的她也是這般的想著吧。平路在《間隙》一書給了答案。「當死亡不一定是終結,此生的意義,就不是我們此刻感知的那般局限或狹窄」,對照著那位心理師給的體悟,我的念頭彷彿有了片刻的間隙。

我身體被監控的地圖,和平路幾乎是一樣的。我望著醫生皺眉摸著我的左胸,無奈地任由檢驗師用超音波探頭儀器在左胸來回滑動,似乎不斷確認什麼,然後傳來滴、滴聲,彷彿在確認異物的大小,體驗粗針進入左胸的感覺,痛不痛,已不記得,只記得憂慮跟著針頭走;也曾躺在像太空艙的地方,不敢睜眼,因為沒有滿天星斗相伴,然後呆望著肺部電腦斷層掃描的照片,檢驗醫生的解說,嗡嗡作響,我只覺得她在說一個與我無關的醫療統計。「我和別人哪裡不一樣?」不僅別人這麼好奇探詢著,連我自己都反覆地追究這個問題。

平路說:「病人活該得病的說法,按蘇珊.桑塔格的理論,乃是讓整個社會覺得這件事有個安心的解釋」。我想標籤著疾病王國的人,只是為了確認自己是健康王國的人,但都是徒勞無功。如蘇珊.桑塔格所說的,「每個人都將成為疾病王國的公民,遲早而已。」

讀完整本書,開啟了我很多的功課,如平路引用佩瑪.丘卓的書中文字:「佛性,喬裝成害怕。」在害怕裡頭找到了另一個「我」,便是心理學教授金樹人在《如是深戲》所說:「就如同『正在難過』與『正在觀察難過』,只不過移開毫釐的心理位置,差之可以千里矣。」

透過《間隙》,照見我,感謝這本書的慈悲。

(本文摘自時報文化出版公司《間隙:寫給受折磨的你》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