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46 食物環保鬥士 卡恩:當仁不讓 趁現在!

楊慧莉 |2020.10.31
1852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每年,有許多食物被浪費掉,也有很多人因處於弱勢而餓肚子。如果能把浪費掉的食物提供給需要的人,不就兩全其美?多年前,有人因緣際會的扛起這項重責大任,至今不僅已獲得廣大回響,也讓人想加入其改善社會的行動。她是澳洲移民朗妮‧卡恩……

使命必達
搶救食物 一舉數得


朗妮.卡恩(Ronni Kahn)出生和成長於南非,當時種族隔離制度盛行。儘管生為白人,她和雙親都不贊成這種制度。後來,她離開南非,歷經兩次移民,先是新婚後移至以色列,定居在集體農場;一九九八年,又舉家遷往澳洲,在當地開了一家活動代辦公司。

遇到生命轉捩點

卡恩的活動代辦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但也就是在此時,生命的轉捩點出現了,她想知道此生所為何來。當時,她所代辦的活動以多而好禮見稱,因為活動上的餐點為了展現客戶成功而慷慨的一面,都會備好備滿。活動過後總是有食物剩下,見到外燴人員將之丟棄,讓卡恩覺得好浪費。她心想,既然知道食物有過剩,也明白有人有需求,如果能結合兩者,讓彼此需求獲得滿足,不就皆大歡喜?只是她當時並不清楚這世上有多少人挨餓,也不了解食物傾倒在垃圾掩埋場會造成溫室氣體的環境效應,只覺得搶救食物的點子不錯。

二○○四年,卡恩創辦了全澳洲最大的食物銀行「澳洲豐收」(OzHarvest),希望以創新的方式解決食物浪費問題。一開始,她只是兼做,從沒想過要用此事業養活自己。然而,過程中,她遇到很多阻力,但她愈挫愈勇,將之視為個人挑戰,也因愛上它的社會公益面向,而全心投入。

事實上,卡恩在創辦食物銀行的頭一年就碰上險阻:根據澳洲食品安全法,慈善單位不可以向食品業者收取未販售完、但仍可食用的好食物,然後將之分送給有需要的人。如果是別人,可能就打退堂鼓了,但卡恩不放棄。透過她的努力遊說,澳洲立法機構終於修改了食物規範法,讓未販售完的食物免於只能被丟棄的命運。

成功修法後,卡恩的社會企業自此從澳洲食品通路搶救了許許多多即將被銷毀、但品質仍良好的食物,之後再將這些食物配送到全澳洲七百多間慈善組織。二○一七年,卡恩還成立門口打著「商品任你挑,金額隨你付」招牌的超市,希望能將多餘糧食分配給真正有需要的人,創新做法也將人的需求置放在商業利益前方。

現在,卡恩的社會企業每年可餵飽數百萬人。看到食物銀行產生如此大的效益,卡恩更確認除了養兒育女外,搶救食物,餵養有需要的人,是她今生最大的使命。

擴大理念影響力

卡恩的食物銀行很成功,她尋找食物過剩通路的功力一把罩,航空公司、遊輪等旅遊業的過剩食物,都在她聯繫的範圍,只是有些安檢問題需要解決。

而卡恩在踏入此志業後,也才漸漸發現食物浪費的問題超出她的想像。首先是,全球有三分之一的食物都浪費掉了;再來是,當食物浪費掉時,也代表錢財的浪費,光澳洲就損失了八十億美元。

明白問題非同小可後,卡恩就想分享自己經營食物銀行的經驗,並將此成功範例複製到其他地方,藉以改善全球食物浪費的問題。期間,由於建立成功的品牌形象,卡恩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吸引聯合國環境單位的目光,取得全球合作的機會,在歷經多年合作後,將其對抗食物浪費的訊息大大宣揚開來。

此外,一支跟拍卡恩兩年、報導她四處搶救剩食的紀錄片《剩食終結者》(Food Fighter),成了最有力的宣傳。這支希望從食物源頭減量,在二○三○年前將全球食物浪費減半的片子,二○一八年拍攝完成,先是於當年六月在雪梨首映,十月在台灣播映。

不過,在影片遠征海外之前,卡恩的一番成果也早獲得英國公爵夫人卡蜜拉的認可,希望將她的企業範型複製在英國,這讓卡恩喜出望外,巴不得隔天就幫忙規畫。而今,有別於「澳洲豐收」的「英國豐收」在當地也能每周提供七萬五千份餐餚,贊助者為卡蜜拉。卡恩也取得全球幾位知名主廚的支持,共同舉辦活動,如推廣剩食的「總裁烹飪大賽」,將影響力擴展至海外。

從教育解決問題

儘管搶救食物是「澳洲豐收」的主要任務,不過卡恩慢慢了解到她並非志在創辦全球最大的食物搶救組織,而是想藉由教育從源頭解決食物過剩和浪費的問題。因此,除了搶救,教育是另一根重要支柱,教育之下有四個要努力的面向:

◎首先,教導社會弱勢者如何烹煮、聰明消費,讓生活維持下去。

◎給成長中沒有學習榜樣的弱勢孩童一些訓練課程,教導他們一些可增強自信的求生技能及如何待人接物,幫助他們找到工作。

◎為小學老師打造一個新的數位課程,結合宴客、食物、教育和永續方面的訓練,讓他們對永續發展、食物浪費、健康吃和健康烹煮等議題有所學習,之後再將這套課程帶進教室,再由孩子們將所學帶回家。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去改善、解決食物浪費的問題。「澳洲豐收」在拍攝紀錄片之後成立網站「www.fightfoodwaste.org」,當做一個永不停息的消費者運動。這個運動主要是透過與一些夥伴合作,喚起消費覺知,給予一些提點和教育,協助大家改善不良的消費行為。

目前,卡恩發現澳洲消費者至少已基於省荷包和保護地球做出改變了。消費者一旦懂得聰明消費,就能一年省下新台幣十來萬元,這可讓他們去度個假。就算不是看在省錢的分上,人們也不該無視於食物浪費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這也讓卡恩更看重所開啟的運動影響,因為環境危害是全面性的,她希望能夠將好的訊息傳達給所有的人,不只是受教育的人或有錢人,藉此讓她的食物搶救志業在一舉數得中,庇蔭普羅大眾和賴以生存的地球。

拋磚引玉
改善社會 人人可為


減少食物浪費,有很多方式。卡恩認為最簡單的方式是,「買真正需要的,而非覺得需要的。」她建議消費者不妨從列出有智慧的購物清單做起,「這很簡單,還可以省荷包。」有研究顯示,只要更留心自己買了哪些東西,每年就能省下至少新台幣三萬元。卡恩也提醒消費者,購物量大於需求量的結果,不僅傷荷包,也同時丟掉了食物生產過程中所需的燃料、水、能源和勞力。「減少食物浪費,其實也是在創造一種新的覺知。」

出書鼓勵人為善

今年遇上新冠病毒,卡恩發現過去半年來,是「澳洲豐收」營運十六年來最忙碌的時刻。澳洲三月封城後的數周,組織陷入混亂,先是在無預警下被迫關閉的餐廳、飯店、會議中心和航空公司,送來一堆過剩食物,數量多到前所未見。接著,又產生大量需求。很快的,卡恩和工作團隊就忙翻了,「從三月起,我們的贈餐活動又多追加了四十萬份。我們都累壞了,但我們也明白那所產生的影響。」

今年除了比往年更忙碌,卡恩還將出版回憶錄《重新定位的人生》(A Repurposed Life),內容主要鎖定兩個面向:她如何改變人生的方向,以及她在「澳洲豐收」的成就。

卡恩的人生從來都不好過。六歲,她父親車禍,摔斷骨頭,住院兩年,原本是家庭主婦的母親只好投入烘焙業,平均一周要烘烤兩百五十個蛋糕,然後開著小貨車挨家挨戶運送,卡恩戲稱是「澳洲豐收的初階版」。而今,由她經營的進階版「澳洲豐收」有六十輛貨車。回想「澳洲豐收」的成長歷程,讓她嘖嘖稱奇於周遭出現了許多很棒的「能人」,以及團隊的不凡成就。

卡恩藉由書寫個人故事,鼓勵他人「有為者亦若是」。她希望這本書能成為「為善永遠不嫌晚也不嫌早」的明證,「我常回首來時路,發現所發生的種種其實並非關於我個人如何,而是關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好自為之,當仁不讓。」

善用生命做好事

儘管所經營的社會企業已經發揮全球影響力,但身為執行長的卡恩卻很謙卑,深感若非有一個很棒的團隊,她也當不成領袖,她感恩別人這麼支持她和信任她。她也不自覺是女強人,只是善盡一名全球公民的責任,希望能不傷害地球、不傷害彼此,能盡其在我的拿出行動力。她也不認為大家要跟她一樣,創辦一個慈善公益性的組織,「其實只要在這類組織中當義工,一樣可以幫助人」。她表示,多數組織或個人改善世界的方式有三種︱︱捐錢、奉獻自己的時間或出點子,少有人能面面俱到,但只要做到其中一項,就能發揮影響力,對世人有所助益。

至於要從何做起,她建議可以從小地方著手。比方說,一早醒來,在上班的途中買杯咖啡時,如果想到誰此刻需要關心,就順便幫她帶一杯,即使只是小小的動作,也會產生大大的不同。而這種小動作往往更實惠,因為跟人建立好關係本身就很值得。

卡恩鼓勵大家一次一小步,不管做多做少,總是盡己所為,「留在舒適圈固然很好,但踏出去或許會別有風光。生命短暫,值得大家活得更有意義、更精采。」

不管踏出去會遇到什麼,卡恩以過來人的經驗提點:「因為你只有現在,就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