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歷史】 鹿港文開書院

文/鄧榮坤 |2020.10.29
2078觀看次
字級
文開書院景色優美。圖/鄧榮坤
文開書院古蹟群。圖/鄧榮坤

文/鄧榮坤

文開書院位於現在彰化鹿港鎮青雲路二號,遠遠望去,書院與文廟、武廟比鄰,成為中國傳統閩南風格的建築群落,十分宏偉與壯觀。佇立於文開書院前,其輝煌歲月與悲滄,宛如拂過臉頰的冷風,自心海翻騰著。遠去的歷史,似乎停留在清朝末年。

嘉慶十年進士鄧傳安於道光二年(一八二二)冬天,任北路理番同知。當時的鹿港文風雖然興盛,卻因不是縣治所在地,許多學子苦無適當學習的場所,鄧傳安遂興起在當地建立書院的想法,此後由舉人林廷璋等地方士紳建議下興建書院。書院名稱乃紀念清朝文學家、對台灣教化有功的舉人沈光文(字文開)。

文開書院見證了鹿港的文化轉折,也記錄了鹿港文化傳承的艱辛。上了年紀的長輩,對於文開書院似乎還有些印象,但類似於傳說。陪同我們的是一位退休的歷史老師,雖白髮蒼蒼,但身子硬朗,說話的聲音與笑聲依然洪亮。文開書院興建以來,工程進展一直不順利,除了書院所需的磚、瓦、石、木都必須自大陸運來,而載運材料的船期不定,常常因等待材料而停工,也因閩粵械鬥與粵人勾結土番作亂,焚殺擄掠的風暴導致交通經常阻絕,台灣逐漸騷動起來,文開書院所需建材之運補也因此中斷了很長一段時間。

文開書院的興建,當時的「鹿港八郊」功不可沒;如今位於泉州街的八郊首富日茂行已經荒蕪了,它曾經是泉郊巨富林振嵩之宅第,船隻可以直駛入日茂行前卸貨與載貨,現今只留下幾片紅磚,在颯颯寒風中獨自撐起昔日的輝煌記憶。

日茂行僅存一座傾頹的二進大宅邸,門前散布著幾塊大石杵,據稱為昔日的旗杆石或曰戲台礎石,都是當時福建所產之上等泉州石。遺憾的是,願意停下腳步仔細觀賞的遊客不多。

文開書院是一所深具學術氣息的書院,根據史料記載,門前石柱上刻有一副對聯:

賓日有祥興雲有兆

希賢得地入道得門

台灣光復後,由於政府致力於提倡西化,導致官吏與受統治的人民逐漸不知書院為何物,文開書院因疏於管理,日漸殘破沒落,也由於清末科舉制度的廢除,街坊已無朗朗讀書聲,昔日的熱絡也未曾留下太多的回憶。

多年前,書院不知何故冒出了一陣濃煙,之後,竄出熊熊烈火,整座書院頓時陷入一片火海,在民眾驚呼聲中,書院於瞬間成斷垣殘壁,留下幾根枯黑的梁柱,無奈地想撐起書院曾經擁有的輝煌歲月。

一把無名火,將昔日的繁華燃盡,鹿港人也一度憔悴了許多。之後雖然重建,那把火的驚悸猶存,文開書院也抵不過九二一地震的襲擊而傷痛地躺在曾經輝煌過的鹿港土地上。如今雖已逐漸重建完成,然而它紀錄了多少鹿港的歲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