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蒲松齡的知音

文/雲蘇 |2020.10.21
2092觀看次
字級

文/雲蘇

清代文人蒲松齡十九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秀才,仕途卻是非常的不順遂,其後屢試不第,其中當然有許多的主客觀因素,直到七十二歲才援例補貢生,可是四年後,蒲松齡就去世了。

他的一生窮途潦倒,在仕途上他闖得頭破血流,於是將這股悲憤之情,轉而潛心寫作。其中窮二十年之功所完成的《聊齋誌異》,文字雅麗精鍊,情節跌宕曲折,堪稱歷代最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作。他「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不僅為其文學之路締造另一個高峰,也造福後代的讀者。

然而這麼一個窮途潦倒的文人,卻有一個在仕途上非常得意的知音,就是王士禎,而王士禎也是個頗有名氣的文人。

相傳王士禎在《聊齋誌異》寫成後,想向蒲松齡購買書稿,被蒲松齡拒絕,但有感於王士禎的誠意,蒲松齡把書稿借給他看,王士禎一夜就讀完了,還略加評語後由專人送回。王士禎寫什麼評語呢?就是有名的〈奉題誌異〉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短短幾句,就點明了這本書的寫作方式與意圖。

蒲松齡看了很感動,因為王士禎在詩裡面完全把他的想法表達出來,因此也寫了一首詩回報:「誌異書成共笑之,布袍蕭索鬢如絲。十年頗得黃州意,冷雨寒燈夜話時。」道出他寫作本書的淒涼心境。他跟王士禎講心裡話,可見得把他當作知己在看待。

在王士禎所有的文學作品中,就屬這首詩最有名,這首詩和《聊齋誌異》形成不可分割的關係,講到《聊齋》就會想起它,看到這首詩就會想到《聊齋》。蒲松齡完成了曠世鉅作,也因此而得到一位知己,應該算是意外的收穫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