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燈22年 中央書局回來了

 |2020.10.19
2527觀看次
字級
有近百年歷史的中央書局以全新面貌示人。圖/中央社
中央書局內有不定期特展。圖/陳秋雲
中央書局在台中台灣大道與市府路口原址開幕。圖/陳秋雲

【本報綜合報導】台中市中央書局回來了!熄燈二十二年,全靠民間力量、經三年修復,昨在原址台灣大道與市府路口重新開幕,上善人文基金會接手營運,帶領民眾重返文壇星光燦爛的年代。

一九二五年日治時期,一群熱血青年、文化鬥士倡議成立「中央俱樂部」,在眾人集資下一九二七年創設中央書局,現址在一九四五年起造、一九四八年開幕。中央書局開啟民智、接軌國際,是當時重要的文化舞台,扮演台中人文學啟蒙角色,也是日治時期,台灣人尋找台灣文化定位的聚落,許多仕紳、留學生、藝文人士在此推廣新知、推動變革。

日治時期

台中人文學的啟蒙

中央書局一九九八年因財務困難結束營業,之後一樓一度成為安全帽專賣店。東海大學教授蘇睿弼等人擔心中央書局被拆,四處奔走,帶信誼基金會董長張杏如到場了解,張杏如說當時百感交集,趕快先租下來,她的先生永豐集團創辦人何壽川出資買下來,送給她當生日禮物,展開中央書局修復。

信誼基金會與上善人文基金會二○一五年共同承租中央書局舊址建物,開始計畫恢復中央書局面貌。經三年修復,有近百年歷史的中央書局去年試營運,昨天在近百位文化人見證下,正式重新開幕。

張杏如表示,身為台中人,中央書局是她父親、哥哥最常到訪的地方,早年許多參考書、地球儀、鋼筆都要到中央書局才買得到。她提到,修復老房不容易,結構評估和復建就花近一年,還要兼顧保存建築特色,花了三年整修,終於還給台中人一個城市的記憶,為台灣留下重要文化地標。

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長詹宏志表示,中央書局提供他年輕時的知識糧食,店員從不吝讓讀者看個夠,他就站著看完好多本書。他說,對於一個年輕人,當時在台中是幸運的,有一間藏書豐富、包容所有讀者的書店。

詹宏志憶

餓兩天為買一本書

詹宏志說,當時他常省午餐錢,餓兩天就能買一本書,中央書局是惠他良多的文化場域,激勵他的雄心壯志。書局重新開幕,他感性表示:「五十年前的記憶又回到腦中。」

作家楊逵孫女楊翠與中央書局淵源深,她的姑丈是中央書局的會計,她從小常陪阿公到中央書局參與聚會,不記得曾和哪些人交錯,數十年後重返,才發現原來當年置身在一幅幅歷史性畫面。

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表示,他的父親十七歲讀台中師專時參加楊逵讀書會,一周有三、四天到中央書局買日文書、政治思想書;到了他十七歲讀台中一中時,一周有三、四天經過中央書局,除了在二樓看新潮文庫的書籍外,也看養鴿、養蘭花等生態書,他的自然郊野啟蒙,跟中央書局有關。他說,一九九八年書局消失初期,沒有太多感覺,感覺書店林立,好像新時代到了,但慢慢覺得不對勁,中央書局消逝後,「發現整個台中城好像沒有了什麼」。

考試院長黃榮村表示,希望文化部長李永得、台中市長盧秀燕能中央與地方聯手,守護中央書局,為台中文化點燈。盧秀燕等人先後致詞都表示有使命感與責任。

中央書局重新開幕後展出「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特展,以「浪潮」和「繁星」兩個單元為重點,從日治時期影響台灣的文藝浪潮談起,透過文學、美術、音樂領域,羅列當年中部地區的重點人物簡介與作品圖像於展示牆。特展也介紹四位中央書局最關鍵的人物,包括以霧峰林獻堂為首的知識分子等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