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 最好的時光 文╱歐銀釧 |2020.10.16 語音朗讀 34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2011年出版的《汶萊國王的寶藏》。圖╱丘山川 那威中華學校的校訓承載中華文化。圖╱丘山川 汶萊的那威中華學校,綠樹成蔭。圖╱丘山川 文╱歐銀釧前些日子,我整理舊照片,映入眼簾的是十年前到汶萊授課,兩度前往的那威中華學校。照片裡,不同種族的學生在課室裡,童趣笑顏勾起那段在汶萊的時光。透過汶萊朋友幫忙,我和當時那班學生的導師李青華連絡上,把舊照片傳給她。好一陣子,我們就在通訊軟體上,來來回回提起那堂上了整個上午的課,照片裡戴著花生耳環的小男孩劉文勝是回憶的焦點,李老師說:「那堂課活潑有趣,上過課的學生都不會忘記。」後來,我把新加坡多元藝術家陳瑞獻和我合作的詩畫筆記書《天人菊稿本》,請汶萊的朋友丘山川送到那威中華學校,送給李老師和劉文勝。丘山川不但送書去,還傳來他拍的那威校園照片,綠樹成蔭,花草茂盛。看著看著,彷彿回到內陸小鎮那威。過了兩天,李老師傳來已畢業的劉文勝回母校領取這本筆記書的照片。十年前課堂上的小男孩劉文勝,已是二十歲的翩翩青年。對照當年的照片,我深深感受時光飛逝。李老師說:「時間的確過得很快,我從幼兒園開始教文勝,一眨眼他已二十歲了。他在海上工作。不過,學校如果有活動時,他都會專程回學校幫忙舞獅。」時光轉瞬,我去上課時,他才十歲,清秀可愛。那是十年前的秋天,我在那威中華學校上課。我談起童年在家鄉澎湖玩的遊戲:把花生以拇指輕捏出一個小縫,夾在耳朵上,像戴耳環一樣,接著輪流說故事,說不下去的,耳朵上的花生就被摘下來。學生們好奇的看我示範戴花生耳環。接著,我把帶去的澎湖花生分送給大家,他們也學著戴上,覺得很有趣。然後,在花生的香氣中,展開教學。我以手語和朗誦的方式教李白的〈靜夜思〉和孟浩然的〈春曉〉,他們很快就學會了,而且能夠背誦。我還帶去台灣少年創作的繪本書《一隻青蛙跳進教室裡》,以圖片說故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也嘗試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說故事,改變了書中原來的結局。那時,班上除了華人,還有馬來人、伊班人、印度人、泰國人。有些學生會中文、會華語;有些學生略懂;有些會聽但不會講。十歲的劉文勝很活潑,他即席回答多個我拋出的問題,還用馬來語幫我翻譯,讓非華裔的學生也能了解上課內容。熱心的他更為其他同學找答案,幫助他們回答提問。每次看到其他同學也答對了,他就露出慧黠的微笑。課程結束,我們飛回台北。不久就接到劉文勝和班上泰國籍同學賓佳剛溫寶的航空信。文勝寫道;「您送我的故事書很好看,我們都很喜歡。我會好好珍惜它。您送的明信片也很美麗,我的朋友都非常喜歡,所以我也送了幾張給他們。學校將要考試,我已經開始複習功課了。希望您多帶些中文故事書來,我們很喜歡讀。」賓佳剛溫寶則寫:「您教我們唱歌、念唐詩、打手語和看圖寫作,我們學得非常開心。謝謝您稱讚我的觀察力。希望您明年可以再來,帶給我們七彩的故事。」好感動,我立即回信。他們很快又寄信來,還配合繪畫,描述那天上課的情景。劉文勝問:「老師,您還會再來嗎?」賓佳剛溫寶則期待我再去說有關橘子的故事。應汶萊留台同學會邀請。我在二○一○年秋天和時任永和竹林國小老師的陳素紅以及銘傳大學江惜美教授搭飛機到汶萊,輪流到八個華校授課。我教閱讀與寫作,她們教授中文。汶萊學生有著豐沛的創作力。對於國土分隔兩地的汶萊地圖,有著奇妙想像,有學生說:「汶萊是一隻大象」;又有人說:「像人體最重要的兩片肺」;還有浪漫的學生說:「像是蝴蝶」。汶萊有八個華校,那威中華學校是規模最小的一個,我去那年有四十多個學生,最盛時超過一百人,現在只有二十二人。李老師說,現在學生大多數都是非華裔,所以在教課時比之前困難許多。我想,熱愛教學的她,一定更努力傳承華文。她於一九九八年就在那威中華學校任教,總是想方設法教導學生。「可能是受家裡的影響吧!我爸爸,姊姊和哥哥都曾經是老師。」那回在汶萊授課,學生除了上課,還寫作、繪畫,內容十分豐富,汶萊留台同學會將學員作品匯集出版《汶萊國王的寶藏》。二○一一年,我再訪汶萊八個華校,大家手裡都有一本《汶萊國王的寶藏》,有學生還繼續發展書中故事的續集,充滿文思與奇想。那威中華學校的劉文勝看著我帶給他的台灣書報,十分激動,喜愛閱讀的他,緊抱著書和報紙。我說了他們期待的故事,大家張著大眼睛,聽得好認真。搭車離開學校時,他和好多位學生追著車。坐在車上的我不禁熱淚盈眶。一九四七年汶萊華人的祖輩在這個務農的內陸地區創辦了那威中華學校。彼時的教室是簡陋的茅屋,而現在,那威學校已有磚屋建成的教室,校園裡滿是繽紛的花草。然而,時過境遷之後,曾占有總人口百分之二十五的華人,因為入籍困難,紛紛移民,如今華人只占總人口百分之十,城市的華校非華人子弟大約有兩、三成;偏鄉的華人小學,大多數學生是汶萊的原住民,還有不同國家的移工子女。這些非華人喜歡把孩子送到華校讀書,除了學中文,教學品質和校風是家長信任的兩大因素。鄉村學校的老師得用華語、英語、馬來語等三種語言授課。我在那威中華學校的教學,因為李青華老師的協助,以及彼時十歲的劉文勝自動幫忙,才得以順利完成,而且創作出溫暖的故事。秋日,我把十年前劉文勝和同學的合照,以及今年秋天他和李老師的合影放在一起。時光在屋裡流動,我的二十歲在台北讀書,文勝在海上,我們都在最好的時光裡,二十歲。時間的容顏是什麼樣子?這個秋天終於看見。時間的容顏,是一個驚嘆號! 前一篇文章 【詩】 山川入海 下一篇文章 【展讀自然】 坐花東線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2025.05.0210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王文靜看世界】高山古隆族採毒蜜──世界最巨大蜂蜜,懸崖生存智慧【浮世畫框】蒲團之上,刀筆之下── 拾得七十歲書畫陶印展【歲時.節氣】 立 夏 夏木陰陰正可人【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重逢 】 尋找桃花源把世界倒過來看【時光重逢】 寫在花瓣上的光蘋果樹上的法國貓【時光重逢】 時光渡船